|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申论写作指导

申论应试必须把握“六大要点”

[ 作者:肖 飞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16-01-05 13:59:00 浏览次数:]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答好申论试卷,就必须抓住当前申论试卷的一些特点。否则,盲目应试,只能是事倍功半,与公务员考试失之交臂。笔者从研究和辅导申论的角度,对当前申论试卷的一些特点进行归纳,考生要答好申论试卷,必须把握“六大要点”。

第一要点:命题方向——紧系“中国梦”

从近几年的国考试卷我们就可以看出,申论命题方向明确、意义重大,都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继弘扬黄河精神、乡土文化主题之后,2012年国考命题是社会道德问题(省级、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以下本文称A卷)和安全文化教育问题(市、地级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以下本文称B卷);2013年国考命题A卷是历史文化问题,B卷是民族文化问题;2014年国考命题A卷是社会心态问题,B卷是心理健康问题;2015年国考命题科技创新问题同时进入A、B卷。

从命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精神文明,还是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树立“生命第一”理念,保障公共安全;无论是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还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无论是持有良好的社会心态,还是做到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无论是科技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还是新技术要体现人文关怀,无一不是为我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正是这样的命题,围绕社会发展,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引起了社会的良好反响。

纵观历年申论命题,实际上都离不开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尽管每年试题不同,但没有哪个试卷能脱离这“五位一体”,正是这“五位一体”,才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因此,我们说申论命题的大方向非常明确,就是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紧系美丽的中国梦。

第二要点:资料调整——传递“正能量”

相当一部分考生认为,申论给定资料一般都是负面的、反映社会不同领域问题的资料,这种看法多有偏颇。近年来,申论给定资料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完善,正面的资料逐渐增多,而这种更趋科学合理的调整,传递出了一种正能量。

例如在2012年国考A卷中,我们不仅要看到资料中食品行业使用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等连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商业领域有人伪造徐悲鸿油画、“金缕玉衣”等行骗,新闻领域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恶意炒作、错误引导社会舆论,医疗领域个别医生“开单提成”收取回扣,将患者视作唐僧肉,教育领域一些教师借补课等收取学生好处费,个别领导干部出了事故隐瞒真相、搪塞推诿、利欲熏心、搞损害民生的“政绩工程”等等公共道德缺失问题,而更要看到资料中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道德建设、推进经济发展的各类先进人物:包工头孙先生的弟弟给农民工发工钱,帮遇难的哥哥完成遗愿,这种承诺大于天,是职业诚信的坚守;希望小学教师徐先生身患重病坚守教育岗位,资助需要帮助的孩子,这种奉献最纯粹,是无私爱心的坚守;“最美妈妈”吴女士置自身安危于脑后,果断接救坠落女孩,这种勇敢最无私,是朴实善良的坚守。这种种坚守无一不是令人感动、教人学习与传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必须看到,上述资料中一些问题的存在,同高速发展的时代比起来,就如同飞速前进的列车的车轮下卷起的一点点尘土。资料中所引的这些先进人物才是社会的主流,他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前进的方向,他们呼唤中华美德,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第三要点:题型创新——呈现“多元化”

年年岁岁“试”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申论试题题型不断更新,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任何考试,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试题,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申论试卷题型的变化,是申论成熟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回顾申论考试的历史,我们会清楚地看到,申论试卷中除作文外,大体有这样几种题型:概括题、对策题、概念题、分析题、改错题、选择题、填空题、应用文写作题等。当然,这是从宏观的角度说的,若从微观的角度去说,那就难以尽数了。考生必须掌握申论题型的多元化:一是指新题型的出现,二是指原有题型中具体内容的变化。

众所周知,在我国申论考试的初期,试卷只是含有概括题、对策题、作文题等的“三题卷”,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申论试卷中的题型不断创新,而且形式越来越灵活。比如概括题,在原来概括内容、概括问题、概括影响的基础上,出现了概括原因、概括启示、概括现状、概括借鉴等多种类型。再如应用文写作题,在原来写报告、讲话稿的基础上,出现了宣传纲要、宣传手册、编者按、宣传稿、简介、讲解稿、讲座提纲、短评、调查问卷、倡议书、备询要点等多个文种。

2015年国考申论中新出现的题型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是新题型的出现:“备询提纲”提示考生要把握纲要性文字写作的技巧,“填空题”提示考生要关注复句“关联词语”等基础知识。二是旧题型的调整:A卷中分析题的字数在减少,仅要求250字,考生答题文字必须做到言简意赅;而概括启示题的字数大大增加,要求达到500字之多,考生要改变原来的答题思路。

作为申论应试者的考生,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扎扎实实地把握好写作的基础知识,多做各类试题的写作训练,把握相关技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申论题型不断更新,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第四要点:应用写作——实用“接地气”

有很多人认为,在党政机关里,写材料是领导的工作,与一般的工作人员无关,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在机关中,起草一些日常的文字材料,包括公文的初稿等都是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正因为这样,在选拔国家公务员时,将相关的公文和机关应用文写作纳入了申论试卷,以此直接考查考生适应机关工作的实际应用写作能力。应该说,这种做法是最实用、最见效、最接地气的。

我们对应用写作试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它的演变过程。最初,申论试卷是以一道应用文写作题替代作文题,如2003年、2004年国考申论作文题,就是让考生写一份“讲话稿” “报告”,以此作为申论的“作文题”。自2010年始,连续三年国考命题均以独立的一道题形式出现,改变了当年替代作文题的形式。无疑,这样命题既能考查考生应用写作能力,又保证了对考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测试,考核能力更加全面。同时考查方式以内容重点或要求替代全文写作,如2010年国考A卷第三题,要求考生拟写《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再如2012年国考B卷第二题 :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 “增强安全意识” “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时至今天,我们看到,新的文种不断出现,如前文提到的编者按、短评、讲座提纲、调查问卷、倡议书、备询要点等,可谓“群星璀璨”,而且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应用写作题不同于其他类型试题,因为每个文种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在现实应试中,有些考生对试卷中的一些文种感到非常陌生,甚至闻所未闻,这种令人堪忧的现象真实地反映出考生存在的知识短板。要想进入公务员队伍,必须了解党政机关的工作,尽快补充应用写作知识并加强实践训练,熟练掌握各文种的结构及写作技巧,以应对申论考试中新出现的文种。

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写作题中的公文题,要以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15个文种为准。其中只有报告、通报、意见、通知、通告等几个文种出现在国考和各省考的试卷里,而其他一些文种尚未出现。申论中的应用写作试题同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工作联系紧密,最接地气,这种写作能力是对公务员必备素质的要求,考生切不可掉以轻心。

第五要点:画线作文——已成“新常态”

谈到作文,我们必须看到,在应用写作试题“独立”成题脱离申论作文之后,议论文作为申论作文就独自挑起了申论试卷“大梁”。申论考试议论文的写作,字数一般都要求800—1200字左右,而且分值最高。

议论文的写作本来就令很多考生感到棘手,近年来“资料画线作文”的出现,更增加了申论议论文的写作难度,使一些考生叫苦不迭。这种作文是对一段“给定资料”中具有很强理论色彩的论述进行画线标注来引出话题,让考生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写作。这种作文的命题形式自2011年国考B卷首开先河,2012年国考B卷再次出现, 2014年国考A卷和B卷、2015年国考的A卷和B卷的作文题全是这种类型。这就告诉我们,“资料画线作文”已经成为申论作文命题的一种“新常态”,考生切不可等闲视之。

那么,考生如何适应这种作文命题的“新常态”?这正是我们要谈的不可或缺的要点之一。

写好“资料画线作文”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审题。要明确“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联系历史和现实” “联系社会实际”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以及字数等要求,确定写作思路。二是研读资料。对画线资料认真分析,找出关键词语。例如,2014年国考A卷中“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关键词就是“自在有为”“急不得”; 2012年国考B卷中画线部分“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关键词就是“灾难”“是”“生命的一部分”。三是联想立意。通过关键词结合“给定资料”和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提升立意,比如2014年国考A卷,我们会想到,经济发展是“急不得”的,只有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使国民经济科学永续发展。所以,可将其立意提升为“发展观”的问题。同理,2012年国考B卷,能叫人体味出必须树立“生命第一”的理念,珍爱生命。就可将立意提升为 “生命观”的问题。四是拟纲写作。立意明确之后,就要认真拟制提纲,确定段落结构。笔者主张,写作最好能采用“总—分—总”结构,围绕中心论点立几个分论点,精典独到的分论点,会使文章严谨紧凑、增色添彩。

第六要点:能力测试——实践“敢担当”

申论测试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要选拔出不负时代重托的优秀的“敢担当”的国家公务员。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的要求,笔者认为,申论考试选拔人才主要有三:一是选才,选治国之才。应当看到,进行申论考试,是国家发展、政治民主、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要治理国家,就必须有治国之才,要使国家和谐、振兴、发展,就更不能缺少治国之才。因此,选治国之才是申论考试的目的和命题的主线。实践证明,人才难得,优秀人才就更难得,而申论考试则为选拔治国之才开拓出一条“广纳贤才”之路。二是选识,选治国之识。我们选拔的优秀人才,必须是拥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人才。选拔的人才不是庸才,而是“有识之士”。正因如此,申论考试更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测试。也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申论命题不仅是对考生,而且对国家公务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申论考试对我国现存的各类教育以及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创新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三是求策,求治国之策。选才是选拔国家的栋梁,是要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他们的远见卓识,发挥他们的真实才干,担当起国家振兴、管理好国家政务和事务、解决好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历史重任。可见,求策是选才、选识的必然延伸,是申论考试的终极目的。考生在考场上作答申论试卷,提出对策只是牛刀小试,而真正需要大刀阔斧的是整个社会的纷繁复杂。因此,通过申论考试要选拔出有知识、有胆识、有能力、敢担当,能够完成历史使命的优秀人才。

国家公务员是光荣而神圣的,是很多青年所向往的。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志青年,要做一名国家公务员,就要踏踏实实地加强学习,勇于参加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磨炼自己,掌握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和本领。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公务员的梦想。

 

 (作者单位:吉林省委党校省直机关分校)

编辑:姜谢华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