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写作杂谈

文稿修改的方法和任务

[ 作者:任来青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3-09-04 11:45:00 浏览次数:]

“玉不琢,不成器”,修改是文稿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必不可缺的环节,也可以说修改贯穿文稿写作的全过程。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一成文章半成改,文章不厌千回改,相信各位材料写作者都深以为然。会议不开、改稿不止,时间不到、改稿不停,领导不定、改稿不休。每一篇凝练厚重的报告、鞭辟入里的讲话、慷慨激昂的发言,哪里是写出来的,分明是改出来的!

历尽千辛万苦撰写的初稿,大体上看还可以,仔细一看有点空,看了又看觉得差距很大。因此,修改对于起草者和把关者来说,都是重要使命、重大任务。文稿修改的过程实际上是站在高处用审视的眼光、验收的标准继续写作的过程:看主题是否正确、突出,看结构是否清晰、合理,看观点是否准确、鲜明,看素材是否真实、生动,看逻辑是否严密、周延,看文字是否恰当、精准,看格式是否规范、美观。只要发现毛病,无论大小都应严肃对待、认真修改,甚至另起炉灶、从头再来,坚决摈弃侥幸心理、蒙混心态。

一般来讲,修改文稿主要有以下“六种方式”:一是静思。写作者盯着电脑或者看着手中的文稿,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边思考边修改,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地修改,这是基本操作。二是朗读。老舍先生的改稿窍门就是:“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可以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语感和流畅度,字斟句酌、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尤其是修改领导讲话稿,采取这种办法最好,能够把那些长句子、硬转折、生僻字及时修正过来,也能对一些还不到位、不够劲儿的表述进行完善。改动之后,再次朗读一遍,觉得满意后继续修改,这叫“改材料改得口干舌燥”。三是搁置。文稿拟就之后,作者一般会感觉良好,但实际上仍有些方面不成熟、欠精准。对于不太紧急的任务,可以暂时将文稿搁置一旁,要么做点儿别的工作,要么查阅一些相关材料,要么放空大脑。过两天再修改拟就的文稿,往往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问题和毛病,这叫“惟过数日始能知之”。四是讨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再高明,总有局限性。几位同事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一起修改,往往能够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或认识上的偏执,让文稿逐步趋于完善。同事们都觉得稿子可以了,到了领导那里一般差不了,这样做既可以起到锻炼队伍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大家的自信。五是协同。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且对文稿涉及工作内容的准确性规范性要求较高,可以发给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也可以请业务分管领导帮助把关,或者把业务部门的同志请过来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查缺补漏,确保把专业的事说清楚、说明白。六是会审。一些重要报告和汇报材料,往往需要上会研究讨论,领导和部门会从不同角度指出一些问题或提出建议,此时应有战略定力,积极吸收有益意见。要选择性吸收业务部门意在突出自身分量的意见,忽视那些无关痛痒甚至画蛇添足的意见,最重要的是把握领会好主要领导的修改意见。

无论是改自己的稿子还是给他人把关,都要充分留出修改时间,本着先总后分、先粗后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高质高效完成以下“四项任务”:一是调整。认真思考上级要求和领导思路,重新审视文稿的主旨立意和结构布局,既站在讲话人的角度又站在参会人的角度,既站在汇报人的角度又站在听汇报人的角度,既站在上级部门的角度又站在下属单位的角度,换位思考去体会双方的感受。在把好政治关的前提下,对核心观点、总体结构、顺序安排进行调整,对不符要求的提法、分散重复的内容、自相矛盾的表述、不合身份的语言进行调整,使文稿定位准、立意高、框架稳、逻辑顺。二是增删。为了让文稿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对一些论述不到位、不充分的地方进行补充完善,既增加理性认识,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党中央的部署、上级的要求等;又增加生动的细节,如一些亮点做法、数据比较、问题不足及原因分析等。同时,把那些与主题离得较远的枝节毫不吝惜地删除,把可有可无、空洞无物的层次压缩,把过于冗长的论述浓缩提纯,把大话空话套话等水分挤掉,使文稿亭亭玉立、卓尔不群。三是润色。对各级标题进行再斟酌,对重要观点进行再提炼,对分析论证进行再延伸,对借鉴的内容进行再更新,对一些表述进行再修饰,处理好内容与形式、清晰与深刻、简洁与丰富的关系,让文稿从容不迫、亮点频闪。四是校对。这是文稿成功的“最后一公里”,如果有错别字、不准确的数字以及格式、印刷方面的错误,可能会让你所有的辛苦毁于一旦,在这方面一定要慎之又慎,万不可因小失大。

当然,文稿修改是一套组合动作,无论方式方法还是目标任务,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通盘考虑、系统推进、交叉展开的。在反反复复的修改过程中,文稿的境界格局不断提升、思想深度持续延展、语言逻辑更加通顺,文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综合管理部)

编辑:宋儒昌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