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电脑写作

博客写作:传统写作的颠覆还是补充

[ 作者:冯妮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08-05-24 18:28:00 浏览次数:]

传播于网络的Blog,是weblog的缩写,意为"网络日志",而“博客”(Blogger)则是指写Blog的人,“博客”这个概念最初指的是: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现在通常也直接用“博客”一词来代指“网络日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称,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1750万。博客写作占据了现代人文字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方领域。

那么,究竟博客写作具备哪些特点?博客写作者和受众在范畴和关系上跟传统文本写作有何异同?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必须重新冠名,重新解读的“新型写作方式”,甚至“颠覆了传统写作形态”,还有人说它已经成为了“主流文化的载体”,针对这些说法,我们自身又该做出何等评判?本文尝试从写作学的角度,从写作媒介、写作内容、写作受众、传播时效等方面来做一个纵向的比较。同时应当指出的是,本文范围内针对的是网络世界里占大多数比例的普通博客写作者,而不针对绝少数*博客来恶意炒作或抱有商业目的的“网络红人”。

从载体上看,博客写作扎根于互联网,是“互联网写作”的一大组成。比尔盖茨曾笑言:“当你坐在电脑前,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恐怕互联网写作最大的特色也是如此。反映在博客写作上,最显著的特点即是大众的,低门槛的、匿名的写作方式。尽管博客上也不乏精英写作,但1750万的博客主力军显然只可能来自广大平民。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广大平民”并不具备与精英阶层完全对立的“草根”性质,应该说他们大多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知识分子或是“准精英”分子,这类人群处于社会中上层,具备一定的电脑使用能力,拥有一定的闲暇时间,文学修养及思想情感倾吐欲,他们是现今文化市场上最主要的消费者。

当然,在博客出现前的“纸质文本写作时代”里,这类人群也同样能够以个人写作,小范围传播交流的形式进行非职业创作,但在博客时代,由于创作场域和媒介的改变,同样的写作,影响力却有了成倍数的增加,由此需要我们以新的角度来审视。但即便如此,博客写作仍是业余的,非职业的创作,并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非功利性,因为绝大数写作者的初衷并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发表出书出名,因此,无论是抒一己之情,还是可以发一己之怨,博客作者的出发点首先是自己,大量平凡的,私人性话语的出现就是其佐证。

另有一种观点简单地认为博客就是一种“私人网络日记”,不过就是把过去写在日记本上的内容换个地方写在了网络上而已,这种说法是仅仅流于表面的。我们应该看到,博客并非是完全“私人”的,它扎根于开阔无垠的互联网,是“半私人”、“半开放”的。其次,博客和日记在内容上虽有一定的可比性,但结合写作心理,传播方式及受众分析来看,二者并不能归于同一类。

首先从博客内容一般特点说起,实际上,“发表”博客(用“放置”这个词似乎更为恰当)的场所是分属于个人的一个私人网络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在不违反基本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从写作内容到题材,体裁,风格等都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反映这种自由度即是:“我的空间我做主”。事实亦如此,可以今天写一首抒情诗,明天写一篇散文,过两天又有感而发的写评论。由于没有来自外界的各种限制和时间约束,写作者有时候一周“更新”一篇,有时候一天“更新”三篇,但即便如此,每次写作的目的必是出于
自身情绪上的“不吐不快”,这些因素使得写作中的情感即自由又真实。另外,作者还可以用一种自由创新的方式去实验某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创作方式,无论从纯文学创作或写作练习的角度来看,博客无疑可以提供一个方便的,廉价的最佳场所。

博客内容也有其特殊性,这必须又得从互联网这个特殊载体分析起,由于它是一个可以任意介入的完全开放的平台,“个人隐私”置于众目睽睽之下,网络也并非是可以瞒天过海的假面舞会,即便是匿名写作也同样需要负担传播后的一系列后果,因此,与私人日记不同,博客写作者必须加以选择性的开放。这种开放性产生的结果是:一方面,博客写作的过程和内容都是朝内的、自我的;另一方面,读者会不可预期的大肆“闯入”。这使得写作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写作者以自我的感情抒发个性化的私人性话语,这是与受众相对隔绝的,写作者的非职业非功利性都使得他们不会也不愿意主动投合受众,同时,在另外一方面,写作者又会在私人性质的文章里自觉不自觉的去做背景介绍和补充,他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双向性的,有时仿佛在自言自语,又时又仿佛在对一个隐形人“诉说”着什么。举一个例子,在某君的博客里,F是他笔下某人的代号,尽管写作时感情饱满真挚,但他并不旨在“人为的”去组织和完善这个“故事”,也不刻意使用类似虚构夸张变形等创作手法,但同时他却会不自觉做背景“介绍”,(例如F长什么样,与作者是什么关系,他多大岁数,
做怎样的工作),同时在整个叙述过程中,他调度简繁轻重,使其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吸引读者。这个例子的前半段可以看出博客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性创作,后半段又说明了博客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日记。

再分析受众的来源,在开放的网络里,博客的阅读者大多数情况下也是随机进入某一博客的,他们抱着消遣的目的由一个不明就里的链接进入某人的博客,一开始便有极大“尝试”的成分,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