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数据出彩 妙语暖心——赏读苏州大学熊宝东校长的毕业致辞
[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1-11-05 13:42:13 浏览次数:]年年逢毕业,今又毕业季。不少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辞纷传媒体,那些广受师生追捧、各界好评的毕业讲话,定格成这个夏天的专属记忆,刷爆了朋友圈,成为新闻热点。几年前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院士走红网络,“根叔”名言“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让人记忆尤深,甚至成为网络流行语。
近日笔者听到苏州大学熊宝东校长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深受感染,这篇3000字的超赞演讲辞,赢得台下近万听众9次掌声,9次笑声,4次全场欢呼、互动,值得赏析。
迎来送往场合的致辞有一些共通之处,除了言之有物,还要尽量做到5个“有”:言之有情——感情真挚,语气亲切;言之有序——脉络清晰,张弛有度;言之有文——语言简洁明快,活泼生动;言之有趣——巧妙穿插名言诗句、趣闻轶事,或即兴生发,妙语解颐;言之有礼——称呼周全,措辞得体。
一、深情叮嘱,暖心话语
毕业致辞,作为礼仪文书的一种,要情字当头,以情为本,以真情、热情和深情赢得共鸣。
只有笔端倾注真情才会产生巨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热情可以“引爆”受众的情绪,其冲击力、鼓动性极强,也最能展现致辞者的人格魅力。作者要找到一个引爆点,先把自己的感情燃烧起来,才能笔下生情,迸发出火热煽情的语句。
在毕业致辞的开篇,熊校长先分别向毕业生、教职工和亲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致谢,“最热烈的祝贺、最衷心的感谢、最诚挚的敬意”三个“最”排叠而下,情真辞挚,道出了作者的肺腑之言。
熊校长还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他寄语苏大毕业生:“有一点理想、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情怀”,此三点直切主题,激发豪情,传递正能量;结合“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苏大创校初衷,“希望同学们带走的不仅仅是苏大的文凭,更要带走苏大人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挑战人生、实现自我。”“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你们多一份情怀,国家就多一份美好;你们多一份情怀,民族就多一份希望!”
更有对特定学子细微的关切和激励:“在我看来,情怀不一定做出惊天伟业,多付出一份关爱和温暖就是普通人的大情怀。今天还有一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获得学位,希望大家也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成长的路上苏大人一个都不能少!”(掌声)其情其言,亦真亦热,动人心怀。
当然也有校长的自剖和冀望。“我依然在思考,如何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不辜负任何一个家长的期望,不让任何一位学生为当初的选择而后悔。为此,我们一直在路上。”
临别之际,肯定有无限的不舍与感慨。但撰拟欢送词时要节制依依离情,适度表达惜别之情。多选择一些令人欢愉、振奋人心的话语和细节,别让惜别的泪水冲淡欢送的气氛。
他饱含深情地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当你们疲惫劳累的时候,到钟楼前的南草坪走一走,在情人坡坐一坐,享受绿意葱茏的诗意;当你们浮躁焦虑的时候,回到图书馆看一看书、充一充电,回归理性与安宁;当你们处于事业和人生低谷时,回到母校的跑道跑一跑,重燃拼搏的斗志。母校就是你们人生征程中的一个驿站,在途中走累的时候,回来歇歇脚、加加料,整好行装再出发。”多么煽情多么暖心!
从这些感情真挚的话语中,学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熊校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体现在抬头称呼“亲爱的同学们”前置这个细节上),深沉真挚的内心情感,体会出他言辞间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关怀,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长久的回味。
二、顾往瞻来,直抵人心
毕业致辞势必要回眸往昔的校园生活和人物,并展望前程,以振志气。
熊校长顾往忆旧,语重心长,点点滴滴,生动鲜活。“曾记否?这些年,从军训绿荫场上的飒爽英姿到校园马拉松比赛中的挥汗如雨,你们学会了坚持;从图书馆里的埋头苦读到实验室的通宵达旦,你们学会了耕耘;从面对英文文献时的茫然无措到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你们感受到了研究的乐趣;从‘挑战杯’上的过关斩将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艺惊四座,你们展示了风采;从担任APEC志愿者到成为联合国实习生,你们拓展了视野;从学生议校平台上为学校把脉到研究生联席会议上的献计献策,你们学会了民主协商;从为世乒赛热情服务到为留守儿童众筹爱心,你们懂得了付出;有些同学从只身一人来到学校,到成双成对走出校门,你们懂得了责任。”
“学会了、感受了、展示了、拓展了、懂得了”等8个“了”,与听众细数校事,回顾毕业生飞扬的青春和成长历程,分享成长密码,感其所难,乐其所乐,拨动其心弦,戳中其赞点和泪点。
因听众有本、硕、博,在苏大短则两年长至十年,所以写致辞忆旧时可选的事例多,但时间跨度大,受众面难免就狭,共鸣度亦随之降低。忆旧是把双刃剑。
除了“成长”这个关键词,熊校长也不避忌学生“面对各校区参差不齐的宿舍条件、一座难求的图书馆自习室”等的吐槽。但他话锋一转,从中挖掘出励志的主旨:“然而,离别时刻回望这段‘艰苦’岁月,你们也许有小小的欣喜、小小的骄傲,毕竟你们克服了这些困难,战胜了自我。感谢这些小小的不完美,让你们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三个“小小的”平添了些许亮色。
校事,也包括校园热点人物。他以孟珍同学“在家庭接连遭受重创后,依然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激发学子们的正能量;以妞妞同学的毕业感言重申苏大人的精神,感恩在苏大最美好的十年青春。
致辞的最后,瞻望未来,祝福学子。“用你们在苏大聚集起来的智慧与自信,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未来,母校也会一直注视着你们,关心着你们,支持着你们!”
三、密集数据,彰显个性
熊校长的毕业致辞里使用了很多数据。这与医科出身的他平时严谨的量化研究分不开,或许是其科研习惯的自然流露。
“前几天,我们做了一个小样本的抽样调查,知道我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每人每年平均消耗了三百多斤粮食,(笑声)体重却只增重了6两,(笑声)这是否侧面反映了各位在苏大只长知识而不长肉呢?(笑声、掌声)但是你们也因为学业的压力每52天多出1根白头发;(笑声)你们平均每年走了199.5万步,上了720节课,读了31.9本课外书,追了3.6部的韩剧,(笑声)换了0.6部的手机,虽然视力每年下降13.6度,(笑声)但是你们看到了诗和远方;大学期间,你们平均谈了1.09次恋爱,(笑声、欢呼声、掌声)失恋了0.57次,(笑声)但最终单身的比例仍然达到了令人遗憾的73.95%。(笑声、欢呼声、掌声)”
这一段全是数据。借助小样本的抽样调查,特意以密集数据呈现毕业生的身心发展与知识增长、恋爱状况,诙谐风趣的语言引来学生的阵阵笑声,让现场气氛顿时沸腾起来。此谓致辞的“言之有趣”。
“四年来,校长信箱收到来自同学的信件1220封,有报喜的、报忧的,也有抱怨的。”无疑,上述几组校长大数据为演讲稿增添了色彩。
四、语言诙谐,妙趣横生
撰拟现场致辞,必须事先考虑到稿子的趣味性。作者心中须有听众,眼里要有现场感和画面感,预想听众的反应。尽量调动现场听讲者的情绪,营造和浓化某种特定的氛围。
此文开篇,用了三个“最”,“向学业有成、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成长成才付出汗水、心血和智慧的各位老师和职工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倾力支持你们的父母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以排比的句式加强语势,用炽热的语言、6个精准而各异的定语渲染感情,打动听众。
第四大段全是排比句。“曾记否?这些年,从军训绿荫场上的飒爽英姿到校园马拉松比赛中的挥汗如雨,你们学会了坚持”,8句“从……到……,你们……了……”连用,都是内容的精心选择,语言的刻意安排。倒数第三段“当你们疲惫劳累的时候,……”排比亦是。
“你们每人每年平均消耗了三百多斤粮食,(笑声)体重却只增重了6两,(笑声)这是否侧面反映了各位在苏大只长知识而不长肉呢?(笑声、掌声)”“虽然视力每年下降13.6度,(笑声)但是你们看到了诗和远方” ,这些幽默风趣、接地气的话语,貌似谈笑,实则是睿智的转折,于谈笑间强调了主旨,昭示了学子进大学的目的和奋进方向:求知长才,既要脚踏实地、修炼本领,也要仰望星空,看到诗和远方。
致辞在平实的话语中(如末段)也特意嵌入网络潮语,“希望你们时常关注母校,随时@ 母校,继续点赞或拍砖”,以期贴近年轻人的语言体系,彰显时尚性和亲和力。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赏析者注:原稿引《老子》名句‘必做于细’笔误),简单的事情亦可成就不简单的事业,平凡的工作也能铸就不平凡的自己”。类似这样质朴无华的毕业赠言,引经据典,切中肯綮,耐人咀嚼。
全篇致辞没有官话和官气,不板着脸孔训人,以时而平和暖心、时而豪壮有力的言辞,深入年轻学生的世界,理解并抵近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身心成长和情感生活,把握其脉动,引发其共鸣,凸显出一个可敬可亲的大学校长形象!
苏大的学子们有福了,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如此暖心、风趣的男神校长,大学时代没啥遗憾了。
附原文:
有一点理想、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情怀
——校长熊宝东教授在苏州大学2016年
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嘉宾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独墅湖畔,举行盛大的学位授予仪式,为今年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的5004位本科毕业生,3194位硕士毕业生和327位博士毕业生饯行。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学业有成、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掌声)向为同学们成长成才付出汗水、心血和智慧的各位老师和职工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掌声)向倾力支持你们的父母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敬意!(掌声)
同学们,感谢你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苏大,在这里度过了你们人生中最宝贵的两年、三年、四年、七年、甚至十年,相伴走过了短则560天,长则1939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些年,你们过得好吗?(全场齐呼:好!)
前几天,我们做了一个小样本的抽样调查,知道我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每人每年平均消耗了三百多斤粮食,(笑声)体重却只增重了6两,(笑声)这是否侧面反映了各位在苏大只长知识而不长肉呢?(笑声、掌声)但是你们也因为学业的压力每52天多出1根白头发;(笑声)你们平均每年走了199.5万步,上了720节课,读了31.9本课外书,追了3.6部的韩剧,(笑声)换了0.6部的手机,虽然视力每年下降13.6度,(笑声)但是你们看到了诗和远方;大学期间,你们平均谈了1.09次恋爱,(笑声、欢呼声、掌声)失恋了0.57次,(笑声)但最终单身的比例仍然达到了令人遗憾的73.95%。(笑声、欢呼声、掌声)
曾记否?这些年,从军训绿荫场上的飒爽英姿到校园马拉松比赛中的挥汗如雨,你们学会了坚持;从图书馆里的埋头苦读到实验室的通宵达旦,你们学会了耕耘;从面对英文文献时的茫然无措到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你们感受到了研究的乐趣;从“挑战杯”上的过关斩将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艺惊四座,你们展示了风采;从担任APEC志愿者到成为联合国实习生,你们拓展了视野;从学生议校平台上为学校把脉到研究生联席会议上的献计献策,你们学会了民主协商;从为世乒赛热情服务到为留守儿童众筹爱心,你们懂得了付出;有些同学从只身一人来到学校,到成双成对走出校门,你们懂得了责任。
当然,我知道你们也时常吐槽。四年来,校长信箱收到来自同学的信件1220封,有报喜的、报忧的,也有抱怨的。面对各校区参差不齐的宿舍条件、相对冷清的阳澄湖校区、转瞬即逝的午休时间、一座难求的图书馆自习室、站无虚席的110路公交车(笑声)……所有这些,都是我和我的同事们需要进一步努力改进的地方。然而,离别时刻回望这段“艰苦”岁月,你们也许有小小的欣喜、小小的骄傲,毕竟你们克服了这些困难,战胜了自我。感谢这些小小的不完美,让你们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掌声)
当初你们带着一纸录取通知书来到苏大,今天即将带着两张沉甸甸的证书再出发。在出发之际,有一位署名“妞妞”的同学写下了这样的毕业感言:“本科、硕士、博士都在苏大度过。从理工科,到文科,我的学习之路,有幸亲历了苏大的繁荣之势。我理想中苏大人的精神,和我看到、感受到的一样,经典与创新并存,坚韧与进取相承。感恩最美好的十年青春,在苏大没有虚度,不负年华。”看到这样的感言,作为校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但我依然在思考,如何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不辜负任何一个家长的期望,不让任何一位学生为当初的选择而后悔。为此,我们一直在路上。此时此刻,我想问大家一句,如果让大家重新选择一次,你们还愿意再一次选择苏大吗?(全场高呼:愿意!)
谢谢大家!(掌声)我想这就是母校最想听到的一句话,这一刻母校为你们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同学们,毕业了,这就意味着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的呵护,直接与校门外严苛的社会交手过招。当今的世界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科技创新加速发展,社会在竞争中更加开放,各种思潮不断涌现。身处这样环境中的你们,或许你们将比你们的前辈们承受更大的压力,接受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你们即将启程远行之际,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作为离别的赠言,与大家共勉。
一是我们要有一点理想。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不管各位同学将来做何种选择,都要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在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的时候,更要在理想的指引下坚定前行。其实,理想并不在于有多么高远或多么宏大,贵在坚持,古人说“守志如行路,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身者鲜。”苏州大学创校116年来,虽几经更名、几度分合,但我们始终坚守“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创校初衷,把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成功视作天职,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育精英。今天,希望同学们带走的不仅仅是苏大的文凭,更要带走苏大人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挑战人生、实现自我。若干年后,当大家回首往事时,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会再问自己“理想都去哪儿了”。
二是我们要少一点抱怨。离开学校,同学们都会找到谋生的职业,如果这份职业刚好就是你的兴趣或志向所在,那你是幸运的。然而并非所有的同学都会如此之幸运,有可能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喜。“漫漫人生路,总会有弯路。”在弯弯绕绕的“套路”中,大家不免会有些抱怨,但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弯路时,希望大家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实干,试着找准生活的重心,把我们眼前每一份小的工作都当作一份事业来完成。“天下大事,必做(原稿“做”笔误,应为“作”)于细”,简单的事情亦可成就不简单的事业,平凡的工作也能铸就不平凡的自己。在经营好当下的职业的同时,我们也可培养一点“非职业”的兴趣。它将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会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更加丰富,也可能会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和惊喜。
三是我们要多一点情怀。情怀是什么?情怀就是少一些对功利得失的计较,把目光投向无限的远方和远方无数的人们。在你们中间,有一个名叫孟珍的同学,她在家庭接连遭受重创后,依然自强不息,不仅通过打工和奖、助学金,完成了学业、撑起了家庭,而且还为45位农民工子女、36名孤老提供帮助,传递出苏大人满满的正能量。在我看来,情怀不一定做出惊天伟业,多付出一份关爱和温暖就是普通人的大情怀。今天还有一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获得学位,希望大家也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成长的路上苏大人一个都不能少!(掌声)我相信,只要有一个人做,就会有一群人做,就会有更多的人做。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情怀,积少成多,聚沙为塔,就能汇聚成磅礴的力量。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你们多一份情怀,国家就多一份美好;你们多一份情怀,民族就多一份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我担任校长以来送走的第一批学生,还没来得及与大家有更多交流,有些同学可能还是第一次见面,我就不得不要与大家说再见了,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不舍与感慨。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当你们疲惫劳累的时候,到钟楼前的南草坪走一走,在情人坡坐一坐,享受绿意葱茏的诗意;当你们浮躁焦虑的时候,回到图书馆看一看书、充一充电,回归理性与安宁;当你们处于事业和人生低谷时,回到母校的跑道跑一跑,重燃拼搏的斗志。母校就是你们人生征程中的一个驿站,在途中走累的时候,回来歇歇脚、加加料,整好行装再出发。
同学们,你们行将带着“苏大印记”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向世界的角角落落,用你们在苏大聚集起来的智慧与自信,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未来,无论你们走多远,都希望你们时常关注母校,随时@母校,继续点赞或拍砖;未来,母校也会一直注视着你们,关心着你们,支持着你们!
同学们,毕业了。请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系好安全带,莫犹豫,也莫再迟疑。好同学,鹏程千万里。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学院中文系)
编辑:董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