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微型应用文的新形式:综艺花字
[ 作者:谭静宜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1-10-14 14:56:00 浏览次数:]一、绪论
综艺是一种娱乐性节目形式。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娱乐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使得综艺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015年至2016年甚至出现“井喷”。此后,电视综艺节目几乎占据了电视媒介生态环境的半壁江山,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嘉宾游戏《快乐大本营》、户外竞技真人秀《奔跑吧兄弟》、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等许多综艺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与知名度。与此同时,网络综艺也迅猛发展,《撕人订制》《偶滴歌神啊3》《姐姐好饿》《十三亿分贝》《暴走法条君》 等节目都有着过亿的点击量。 综艺节目对人们,特别是对年轻群体有较大的影响力,并在社会上持续产生热度,这是一种值得关注与研究的社会现象。
在综艺节目的后期制作中,花字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花字这一概念古已有之,是“古时于文书、契约末尾以草书所签之名或字”,而如今的综艺花字目前尚无统一和权威的定义,一般是指综艺节目中除了普通字幕外的花式字幕,是“一个集合文字、绘画、动画的综合表现形式”。花字被视为后期对节目内容的“再创作”,其目的是更加丰满地呈现综艺节目的故事性和娱乐性,给看似平淡的镜头增添趣味。花字源于日本,后传至韩国、台湾地区,而后进入中国大陆。一般认为大陆综艺花字最早出现在2012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这一节目中,大量使用且引起关注则始于2013年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如今,花字已经是各大综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一个综艺节目的完整度与可看性与花字息息相关。
随着综艺的盛行,综艺中的花字也引起了学术界的诸多关注与讨论。有人探讨花字的功能与分类,如李丹琦的《论花字在综艺节目当中的运用》、张智慧的《综艺节目“花字”的传播特点》、罗刚的《花字幕的功能与创新应用》等;有人从叙事学的角度看花字的文本功能和叙事特点,如蔡可君的《综艺花字文案的“加法叙事”——以〈中餐厅2018〉为例》;还有探讨花字的视觉效应的,如刘珍妍的《论综艺节目之花字的视觉效果》。少数研究不成系统地提出了一些使用花字的建议与规范,如毛坤怡的《综艺节目里的花字那些事儿》等。花字是由文本、视觉艺术结合而成的综合表现形式。由于其常常放在综艺这一传播形式的框架内被讨论,所以研究多在新闻、传播领域进行。但实际上,花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也可以从汉语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大多数已有研究并没有将作为研究对象的花字界定清晰,有些是讨论花字整体,包括文本、视觉效果,甚至是音效,而有些仅讨论文本。本文将单纯从文本的角度对花字进行研究,从微型应用文的角度入手,为花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综艺花字作为一种文本,属于新型的微型应用文。微型应用文这一概念由澳门大学邓景滨教授提出,指字数比较少的应用文种,包括命名、命题、题词、牌匾、文题、对联、批语、短简、手机短信等既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而又应用广泛、字数不超过半百的短篇应用文。微型应用文具有鲜明的社交应用目的,往往有较高的文字技巧,有的尚有声律要求。笔者认为,花字作为一种非虚构文本,实用性较强。又因其字数通常较少,不超过一百字,故属于微型应用文的范畴。花字的微型应用文特征还体现在其有交流目的上,它是节目组将节目信息传达给观众的工具,试图增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感。花字也有一定的文字技巧——除了用客观的语言描述客观事实外,也讲究工整、善用谐音等。作为微型应用文,综艺花字制作基本上遵守着邓景滨教授提出的“应用写作八原则”,即目的原则、法规原则、信息原则、文本原则、礼貌原则、适切原则、经济原则、优化原则。但其对不同的原则,遵守程度是不同的。且除了八项原则外,还涉及人本原则。
如今综艺类型繁杂,数量众多,故不可能将所有综艺中的所有花字研究透彻。但因不同综艺中的花字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所以本文将从《奇葩说》第六季第6期中的花字入手对综艺花字进行初探。虽有局限性,不能面面俱到,却能由小见大,探究出综艺花字作为一种文本的功能与特点。除此之外,本文还将在“应用写作八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综艺花字需要遵守的原则,以供参考。
二、《奇葩说》第六季第6期中的花字及其功能与特点
《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平台制作的辩论类说话达人秀网络综艺,自2014年播出以来就受到了大量的关注且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开启了网络综艺元年。截至2021年3月,已播出七季。本文以《奇葩说》全七季中热度最高的第六季第6期《彭磊公布择偶标准》作为研究对象,将此期的花字进行穷尽式搜集,按播出的时间顺序记录,整理出所有花字出现的时间、花字的内容以及每个词条的主功能(详见附录),并由此总结出花字的功能与特点。
(一) 花字的功能
花字的功能多被探讨,但不同研究者给出的说法不同,结论较为混乱。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研究对花字的界定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语料差异带来的结论差异。为避免界定不清、语料不明,本文对花字功能的总结仅针对文本、仅基于附录,将词条放在节目的具体语境中逐条进行分析,总结出六个功能,即推进、描述、强调、解释、评论、广告。其中,前五个功能借鉴了前人之论述,但相比于前人之总结,本文之总结更本质、概括、简洁。其中,广告这一功能以前未被提及,由本文首次提出。每个词条都可能有多个功能,本文仅点明每个词条的主功能。
1.推进,指推进节目流程。通过花字来提醒观众节目正在或将要发生什么,让节目更加流畅。花字在做推进之用时起到了传统节目中主持人的部分作用。第6期节目刚开始时,就用6条花字来推进节目流程。如“车轮赛第二场”说明了节目的场次,“江小白战队”“贝壳找房战队”介绍了两队的队名,“海选结束录制 战队刚刚成立”“距车轮战还有12天”“只有一天准备”说明了节目进行的情况。以上花字可以说是综艺节目故事串联的润滑剂和情节发展的助推器。这类花字的存在让综艺内容变得连贯,具有故事性。
2.描述,指通过对节目中人物、事件、情形等进行具体化、形象化的阐述,给人以明了的感受。不同的描述主观与客观的占比不同。客观描述是指依据事实且不带有主观情感的叙述,是从客观的角度描述事物。主观描述是指带有叙述者,即节目组主观意愿的叙述。具有描述功能的花字作为节目组对节目的再处理,不可能完全客观,只能说偏于客观或偏于主观。这类花字主要对人物的形象、动作、心理进行描述,或是对事件、情形进行描述。如“摇滚老炮”是对嘉宾彭磊形象的描述,“闭眼胡说”和“杀个回马枪”,是对嘉宾李诞动作的描述,“我可以”是对观众心理的描述,“开门见山”是对嘉宾之间谈话情形的描述。这类花字让节目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具有娱乐性,从而让观众易于接受。
3.强调,指对节目中人物所说之话的进一步强调。节目组通常用花字有选择性地重复人物说的话,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之所以要强调,一是为了让节目有重点,使得节目内容主次分明。二是为了让节目具有娱乐性,对一些引人发笑的内容进行强调,调动观众的感官,使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接收到更多的笑点,从而更愿意观看节目。如花字“对”“没有”“弄他”就是对嘉宾李诞所说之话的有选择性的重复。通过强调,突出了李诞的戏谑感和两队竞争的紧张感,让节目变得可看性十足。
4.解释,指一些客观的解释。一方面,是对一些观众可能不明白的内容进行客观的解释,从而减少观众的困惑,让观看体验更加轻松。如“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和“腓特烈·威廉一世 (1688-1740)”都是对嘉宾发言时生涩难懂之信息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是节目组对节目中一些尴尬情境、不当言辞进行的较为主观的解释。如“纯学术交流”就是对嘉宾可能引起误会的言辞进行解释,目的是尽可能让节目和嘉宾不受到观众的批评与攻击。有时,这类解释可以让节目和嘉宾很好地避免误会,起着正面作用。但有时也会矫枉过正,甚至误导观众。
5.评论,指节目组的主观评论。这类花字多是在评论或吐槽节目中的人物或情形,具有趣味性。当花字的评论与观众的想法不谋而合时,就能让观众与节目产生共鸣,从而产生一种互动感。如“工作魔鬼”“可爱磊磊”等,就是节目组对嘉宾的评论。评论与描述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带有节目组强烈的主观性,有时甚至使被评价的对象卷标化,若使用恰当,能有效调节节目的氛围与情绪。
6.广告,多为节目赞助商、合作者的广告词。《奇葩说》是以内容与热度获取商业价值的代表。《奇葩说》第一季广告费达5000万,第二季破1亿,第三季破3亿,第四季高达4亿。广告是综艺节目主要的收入来源,节目中植入广告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节目中人物的话语,包括主持人的口播和某些人物的提及。二是通过花字的形式呈现。花字中的广告词又分为“硬广”与“软广”。“硬广”指直接用花字做广告,如“京东一下一时爽,一直京东一直爽”“跨越山海,携程安排”“贝壳找房队”“江小白战队”就是京东、携程、江小白、贝壳找房等赞助商的“硬广”。“软广”则是从侧面做广告。如“客户至上”是贝壳找房的广告词,用花字的形式穿插在节目的进程里,且与节目内容结合,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从而收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二)花字的特点
在已有的研究中,没有对花字特点的专门研究。对花字特点的相关叙述常常与其他叙述混杂在一起,花字的特点尚没有被系统性地总结。一是因为已有研究没有搜集坚实的语料,故分析与总结难以进行;二是因为花字作为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对其特点的研究需要涉及多个方面,如传播、视觉、文本等。如张智能就从传播、视觉的角度对花字的字体、色彩、特效之特点进行了粗略介绍,但没有举出实例。可见,对于花字文本特点的研究还存在学术空白。本文以附录的语料为研究样本,从文本的、语言的角度对花字特点进行总结,并举例分析。
总的来说,花字的制作以让观众易接受为准则,致力于抓住观众的喜好,用词流行且不拘一格。虽从中仍可见传统应用文的痕迹,但不同于传统应用文的严肃。综艺花字具有娱乐性,这是由它本身的性质——当代娱乐网络中的语言决定的。通过对附录的语料进行分析,笔者总结出综艺花字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文本较短。在研究样本中,序号135的词条有34字,是字数最多的词条。字数少于50字,符合微型应用文“微型”之界定。第6期节目时长为1小时31分4秒,从中共搜集到282个词条,这些词条文本短小,较为碎片化,分布在整个节目中。每个词条出现的时间较短,大多为2至3秒,故只有文本短小,才能被观众快速接受与理解。且花字作为一种综艺节目中辅助性的文本,若词条过长,可能会遮蔽节目的画面,这样便会主次颠倒、得不偿失。
2.形式工整。如“海选结束录制 战队刚刚成立”,两句虽然不是严格的对仗,但字数相同,较为工整。如“效率 产出 工作”和“佛系 松散 快乐”都是由三个二字词语并列而成,且分别是对两个战队状态的描述,相互呼应与对立。广告词更讲究工整,如“省时 省力 省钱”,朗朗上口、直入人心。除此之外,对联的形式被花字所应用。如“成功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分别为上联与下联,“散会”为横批。又如“谈恋爱 腿打断 早恋早超生”,分别为上联、下联、横批。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对联相比,综艺花字的“对联”并不标准、严谨,不考虑声韵,不考虑词性,也不具备文学性,更多的是具有趣味性。
3.多用谐音。谐音是指利用汉字同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综艺中多用谐音,产生“谐音梗”,来增强节目的娱乐性,从而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如李蛋”“怪蛋”的“蛋”是嘉宾李诞的“诞”的谐音,“跟我有什么瓜系”中的“瓜系”是“关系”的谐音,“脐带”是“期待”的谐音,“鹅鹅鹅鹅鹅鹅鹅”是笑声的谐音,“雨女无瓜”是“与你无关”的谐音。
4.语言混杂。花字中有英文的使用,如“amazing”“unbelievable”“very happy”。有中英文的混用,如“轻松赢or紧张赢 这是个问题”“野蛋disco”“MC磊磊”“接到brief”“fighter!”“备战ing”,使用的英语单词、缩写、词缀,都被观众所熟知,故没有理解障碍,甚至能让表达更加准确、清晰。有汉字与拼音的混用,如“搜‘奇葩说’为TA加杠”中的“TA”,与“他”同音,但不强调性别。又如“恋(liɑng)爱(ɑng)那些”“新xuan”“dan是”等。有汉字与符号的混用。如“坚决反对!×2”“杠×2”等中的“×”其实是数学符号里的乘号,这样的符号与汉字混用虽不符合严谨的语言使用规则,但符合当代多数年轻人的使用习惯,所以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5.标点异用。一方面,标点异用表现在花字中几乎不用标点,即使使用也大多数为问号、感叹号等表达情绪的标点,如“嗯!嗯!”。当需要断句时,虽也有少数使用逗号,但大多是通过空行、间隔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如“更多心动内容 关注@歪果仁研究协会”被分为两行,“更多心动内容”为一行,“关注@歪果仁研究协会”为一行,这种断句方式使词条主题更加突出,结构更加清晰,节目画面更加明晰,从而能让观众迅速理解。另一方面,标点异用体现在不依照传统标准使用标点符号。如“早点儿睡觉~早点儿睡觉~早点儿~”中,“~”是波浪号,在规范的使用中,用来表示一定的范围,但在这里,波浪号表示一种轻松、调皮、可爱的语气,这是一种在年轻群体里常用的表达方式。标点一般不脱离文字单独使用,但在综艺花字中,标点常单独使用表示情绪。如“???”表示疑问,“!”表示一种惊叹,这也是一种能被观众迅速理解的简明表达。
6.用词新颖。综艺花字的用词风格具有整体性,多为年轻化的语言,不拘一格。如“走心”指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老铁”是对哥们的别称,比喻朋友之间感情好。多见于网络直播的交流中。“毒奶”意为反向加油、拖累队友,出自电子竞技领域。“赛前掰头”中的“掰头”是英文battle的谐音,意为对战。“赛高”源自日语,意思是“最高”,形容某样事物最好、太棒了之类的意思。“猝不及防的狗粮”是一句网络俚语,意思是在不经意、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别人秀恩爱,被刺激到了。之所以是“狗粮”,是因为单身的人如今常被形容为“单身狗”。这些新颖的流行词汇常在综艺花字中出现,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
三、综艺花字的写作原则
综艺花字是当今娱乐节目里的一种语言,相比于传统的书面语,它从许多严格的规范中跳脱出来。但作为微型应用文,它仍需遵守一些基本准则,从道德和法律上来说,它也要有底线。另外,花字是节目组对观众的单向输出,虽然有意创造交流感,但实际上并不是双向交流,故有必要从观众、研究者的角度,对综艺花字做出一些响应与建议。少数前人研究给出了一些规范使用花字的建议,但不成系统,比较片面、零散。受到澳门大学邓景滨教授提出的“应用写作八原则”的启发,结合笔者对综艺花字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在此提出综艺花字的创作原则,以供参考。
综艺花字作为新型的微型应用文,一定程度上遵守着“应用写作八原则”,即目的原则、法规原则、信息原则、文本原则、礼貌原则、适切原则、经济原则、优化原则。但与传统应用文不同,综艺花字对不同的原则遵守程度是不同的。除了“应用写作八原则”之外,还应遵守人本原则。综艺花字对各项原则的具体遵守情况如下:
由于综艺花字的特殊性,其不严格遵守文本原则、礼貌原则、经济原则。
不严格遵守文本原则。文本原则指“凡用某种文字符号书写的文本,必须以该种文字符号为本,严格遵从该种文字符号的传统用法和使用规则”,其涉及文字、词语、语法、修辞、逻辑、文面、格式、标点、序号等方面。但从第6期花字语言混杂、标点异用的特点来看,其并不严格遵守文本原则中关于文字、标点等的规范。用词上,也多用谐音且较新颖随意,并不严肃。这是由于花字存在于综艺节目中,而综艺节目属于具有娱乐性质的场域。花字更注重在达意的前提下让观众拥有更加轻松愉悦的观看体验,故对文本的形式没有太多的硬性规范。
不严格遵守礼貌原则。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尊人抑己,谦虚得体”。但从第6期花字描述、评论的功能可以看出,在描述、评论节目中的人物时,礼貌原则不会被强调。花字常常以平视嘉宾、观众的角度进行表达,“得体”是表达的底线,但往往不会“尊人抑己”。为了与观众拉近距离,在不冒犯人的前提下,常会以调侃、吐槽、不严肃的方式描述、评论。
不严格遵守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指出应用文应重在应用与实效,需在达到目的的前提下,内容和形式上尽量言简意赅,务求简练,即用最小的语言单位、最简约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最大的信息量。综艺花字也注重信息的传达,但并不完全追求简约。综艺花字有时会尽量精练地表达,但有时却会将同样的内容重复多次,如将“抄100遍”重复了7次,这是通过重复强调“抄100遍”,让观众注意到这是一件很荒诞的事,从而引人发笑。有时表达“啰唆”,如“早点儿睡觉~早点儿睡觉~早点儿~”,给人一种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念经的感觉。可见,相比于追求简洁的表达,有时综艺花字更加注重节目效果,即节目带给观众的感受。
综艺花字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型应用文,与传统应用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对文本原则、礼貌原则、经济原则一定程度上的 “忽视”。但只要掌握好度,这就不是综艺花字的弊病,而是由花字本身的娱乐性质决定的,体现了综艺花字的特殊性和时代性。
综艺花字应遵守以下六个原则:
(一)目的原则。目的原则即“如何撰写应用文,必须以其写作目的为归依,由写作目的决定其写作内容、写作格式及写作策略”。花字服务于综艺节目,根本目的是保证节目内容的成功与节目组的利益。为了保证节目内容的成功,花字要使节目表达准确、流畅、具有娱乐性,除此之外,还要保持与观众的交流感。由此,综艺花字便有了推进、描述、强调、解释、评论的具体功能,以及文本较短、形式工整、多用谐音、语言混杂、标点异用、用词新颖的具体特点。若节目内容优秀,就能吸引观众,从而使综艺节目具有商业价值。为了让节目能正常运行,必须保证节目组的利益,节目通过做广告来盈利,由此,花字有了广告的功能。可见,综艺花字创作都有其明确的创作目的。
(二)法规原则。法规,指法律、法令、批示、条例、章程等的总称。法规原则是综艺花字的创作前提,综艺花字的创作必须严格遵守已有的现行法规。如《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中就对包括花字在内的文字语言的使用做出了规定,指出不得出现:①对节目标题、字幕(包括花字形式的字幕)等进行不当改编的;②非节目内容必需大量使用网络语言的;③使用网络戏谑语言称呼国内外政要和公众人物的;④除书法题写的片名及相关文字外,节目中文字幕使用不规范汉字的;⑤对外文歌曲歌词、外文标题和台词、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及标识等,应加而未加中文字幕的;⑥使用脏字脏词或挑逗、侮辱、谩骂言辞的。除此之外,因为综艺花字中有部分为广告,所以也应遵守关于广告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综艺属于新兴事物,所以关于综艺花字的法规其实还并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凡现行法规未有规定者,可以优化原则择优处理。凡现行法规有未臻善者,可通过合法途径建议修订,但在新法规颁布前,仍需按现行法规之规定处理”。
(三)信息原则。信息,指“应用文种所传递出来的各种内容”。信息原则的准则为:信息要适量、真切、切题、明晰。信息原则对综艺花字文本具体内容的创作有指导意义。信息要适量,指花字不要泛滥、冗余、无病呻吟,而要适量、必要、切中要害。信息要真切,指花字不要凭空捏造、不合实际、虚情假意,而要有据可依、符合实际、情真意切。信息要切题,指花字不要天马行空、不知所指,而要符合画面之情形,融入节目之主线。信息要明晰,指花字不要引人误会、晦涩艰深、错杂混乱,而要清晰准确、通俗易懂、有条理。总的来说,节目组在创作花字时,应该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让观众在接受花字的信息时不疲劳、不困惑,让花字成为综艺节目的加分项。
(四)适切原则。适切原则注重应用文的灵活性,指出应用文宏观上应适应不同的时代、地域、语种,微观上应适应不同的题旨、对象、语境、文种、内容。本文所研究的综艺花字是当代的(从2012年开始)、中国大陆、以汉语为主的新型微型应用文,它以综艺节目为场域,围绕综艺节目展开,创作者为后期节目组,面向观众。根据这些具体情况,综艺花字有其具体的功能、特点以及需要遵守的原则。
(五)优化原则。优化原则一方面指对应用文异化现象进行优化,一方面指对应用文各类文种各个方面的不断优化。其统管全局,致力于取法乎上,臻于至善。以目的原则为核心,以信息原则为方法论,结合适切原则,节目后期应致力于在花字使用方面不断进步,切不可人云亦云、因循守旧。虽然《奇葩说》在使用综艺花字方面已经十分优秀,但附录中的花字仍有可以优化之处。如“大学必修恋爱课,你支持吗? 反 不支持”这一词条出现了4次,“大学必修恋爱课,你支持吗? 正 支持” 这一词条出现了8次,虽然这两个词条起到了推进流程之用,让观众知道节目正进行至何处,但不免重复过多,过于啰唆。又如将“期待”说成“脐带”,如此使用谐音并不可取,既没有产生笑点,又让观众产生疑惑。
(六)人本原则。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作最重要的,把为人服务当作根本目的,而不是工具。综艺花字虽看似在为节目服务,追其根本,实际上是在为人服务。具体来说,综艺节目中的人可分为四类:嘉宾、观众、广告商与合作者、节目组。嘉宾,就是参与录制节目的人。花字在描述或评论嘉宾时,虽然可以用不严肃、调侃的语气增加娱乐效果,但不能人为歪曲、抹黑。对人物标签化也需警惕。观众,就是观看节目的人,包括录制现场的和在屏幕外的。对于现场观众,花字不应过分使用描述现场观众心理的方式来表达节目组的主观意愿。如“赞 赞”,是节目组对观众心理的描述。但从“赞 赞”出现时的画面来看,有几个观众的表情明显不是表示赞赏或赞同。虽然节目组这样做能增强节目效果,但也有不尊重观众,将现场观众当成节目组主观表达的“工具”的嫌疑。对于屏幕外的观众,花字则不应对其误导、欺骗。广告商与合作者,就是给予节目经济或内容上支持并获得回报的人,这种回报以广告的形式为主。节目组在创作花字时,应在遵守原则的基础上关注与满足广告商与合作者应得之利益。节目组,就是参与节目制作的人,包括导演、拍摄小组、后期小组等。作为综艺花字的创作者,节目组应兢兢业业,力求完美。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节目组有无意之失时,嘉宾、观众、广告商与合作者也应给予理解。在人逐渐被物化的社会中,人本原则常常会被忽视、抛弃、忘却,细看综艺节目,其中的人也常常被消费,变成服务于综艺节目娱乐效果的“工具”。但我们不应只重利益,却不关注人,故人本原则在此应被强调。精彩的综艺花字,不仅应注重“技”,即高效、准确、巧妙地传递信息,还应注重“道”,即体现人道和天道,传递关怀、温暖和仁爱,展现珍贵的人文关怀。
四、结论
综艺花字是一种微型应用文。在观看节目时,普通观众常常不会明显地注意到它的存在,更不用说去关注与分析它。但其实它在综艺节目的表现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常常与节目融为一体,不可或缺,如若应用得当,甚至可以让原本并不精彩的节目变得可看性十足。本文通过对《奇葩说》第六季第6期花字的搜集与分析,总结出综艺花字具有推进、描述、强调、解释、评论、广告六个功能,以及文本较短、形式工整、多用谐音、语言混杂、标点异用、用词新颖六个特点。这六个功能与六个特点从对个例的分析而来,可能有所缺漏,不够全面,这是本文的局限所在。但因不同的综艺节目之间存在共性,故对个例的研究所得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具有参考意义。
综艺花字的出现与存在拓宽了应用文的边界,其对传统应用文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具体表现为对“应用写作八原则”中文本原则、礼貌原则、经济原则的“忽视”,以及对目的原则、法规原则、信息原则、适切原则、优化原则的重视,除此之外,还应遵守人本原则。通过借鉴“应用写作八原则”,本文较为系统、具体地提出了综艺花字需要遵守的六项原则,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也是对邓景滨教授“应用写作八原则”理论的进一步探索。除此之外,本文虽是针对综艺花字这一应用文体的研究,但研究所得不仅仅局限于综艺花字这一领域,它对当今世界娱乐节目里一些碎片化、具有娱乐性之文本的研究有借鉴意义,如网络短视频中的非普通字幕的文本等。这些文本虽不正式、严肃,但也应有其准则与底线,也应不断取法乎上。本文冀能给这类的文本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能引起学界对此类新文本的重视。
附录:《〈奇葩说〉第六季第6期花字表》(略)
(作者单位:澳门大学)
编辑:董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