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公文写作要力戒形式主义
[ 作者:贾陆英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14-07-04 18:18:00 浏览次数:]公文写作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通过制发文件来实施领导和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力戒形式主义,树立良好文风极为重要。
好文章的标准千条万条,归根到底有一条,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任何事物,包括公文在内,都有自己的内容,也都有自己的形式,二者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是辩证的统一。公文的内容决定公文的形式,公文的形式依赖于公文的内容。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公文的形式对内容又有反作用,形式适应于内容,就会使内容的表述清晰而流畅;反之,就会影响、甚至妨碍内容的正常表达。
在公文写作中,依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脱离内容而过分追求形式,就会滑向形式主义。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分必要的形式与形式主义。形式与形式主义,只有一步之遥,关键在于把握好尺度。偏离或脱离实际内容,仅在形式上做文章,或者把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会使形式成为“形式主义”。
公文写作中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要么有意无意地高喊口号,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要么牵强附会地夸大其词,歌功颂德,戴高帽子,堆砌数据,言不由衷,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中看不中用;要么不顾客观情况,弄虚作假,文过饰非,讲成绩头头是道,谈问题蜻蜓点水,看似认认真真,实则虚于应付。
二是空话套话连篇,言之无物。或照抄照搬,移花接木,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语言雷同,堆砌辞藻,生涩乏味,让人听不懂、看不懂。或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触及实际情况,不回答群众关切的问题,不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走马观花,粗枝大叶,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三是罗列现象,开中药铺。讲情况,谈问题,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也不去分析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而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满足于一二三四的数字游戏,使用一大堆互不关联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或一个报告。
四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讲话老一套,行文八股调,不研究新情况,不解决新问题,文字表达没有新角度、新材料,也缺乏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语言,缺乏思想的火花,显得很陈旧、很沉闷,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综上所述,其表现虽然不同,但思想上的根源却只有一个,就是文风不正。毛主席说过:“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文风不正也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因此,克服公文写作中的形式主义,首先要纯洁党性,端正学风和文风。
克服公文写作中的形式主义,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提高自身的理论政策水平,思想认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论语》中有句名言,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上四种素质,就是我们必备的利器。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就好比磨刀,只有把刀磨快,把武器搞锋利,公文写作才能得心应手,避免形式主义。
一篇好的公文,一定是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这就要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调查研究,尽可能详细地占有第一手材料,并且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也就是找出这些材料的内在联系。这样,我们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材料,写出具有丰富充实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论述、鲜明朴实的文风、生动活泼的语言的好文章。
一篇好的公文,一定是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的。这就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从文稿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内容中,找出具有全局性的、或具有关键性的内容,作为统领全篇的中心,这就是主题。主题确立起来以后,其它相关的内容都要围绕着它、服从于它、服务于它,而这个主题则必须从头至尾一以贯之,这就叫思路清晰,文脉流畅。
一篇好的公文,一定是结构恰当、论述深入的。这就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戒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做出的判断要有事实依据,涉及的数据、事例一定要真实可靠。公文写作,如果说主题是它的“灵魂”,材料是它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它的“骨骼”。只有找到恰当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叙述和议论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文章的结构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技巧问题,就其实质而言,它是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思想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体现,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按照公文的一般特点,文章结构要围绕主题,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的要求:一是要严谨,不能挂一漏万、顾此失彼、颠三倒四、破绽百出。二是要自然,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胡乱拼凑、装腔作势。三是要完整,不能首尾不顾、头重脚轻、或前言不搭后语,或观点不搭材料。四是要统一,不能前后不连贯、不照应、不协调,拖泥带水。
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还要有恰当的文字语言来表达。机关常用文体不同于文艺作品。文艺作品的语言往往要使用抒情、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情节的发展、细节的渲染、场面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刻画来完成。而机关常用文体对语言的基本要求:一是准确,词语的选择要精确无误,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表达的思想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二是简练,用较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这就要提高概括、归纳、提炼的能力,做到“文约而事丰”。三是严谨,叙事要周全,说理要透彻,行文要自然,结构要严密,要合乎逻辑。四是朴实,质朴自然,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朴实并不是平淡乏味,它同样要求生动。这种生动不是靠夸张、靠渲染,而是靠观点新颖、材料新颖来实现的,是靠善于运用群众中鲜活的语言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来实现的。
提高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下功夫学习语言,而且要下功夫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语言是受思想支配的。古人认为,语言与思想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思想为主,语言为从。所谓“意在笔先,辞随意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我们不是说语言要准确吗?语言的准确首先取决于思想的清晰。要想写得准确、通顺,先要想得清楚、畅达。想不清楚,写出来也必然是湖涂的。我们不是说语言要简练吗?语言的信息量取决于思想的深度。思想开阔,认识深刻的人,他的语言所蕴含的内容就多,感人的力量就强,就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我们不是说语言要生动吗?语言的生动取决于思想的新意。只有在认识上有新的见解,语言才能生动感人,达到“独自胸出,萌发新意,创意造言,皆不相师”的境地。
( 作者单位:中共太原市委党校)
编辑:董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