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专论

为应用文写作插上新媒体之翼

[ 作者:邱晓伟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4-09-23 15:06:00 浏览次数:]

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而言,主要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向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受众提供信息,具有与读者交流互动、多媒体融合等特征。新媒体提供了实时的新闻资讯和海量的网络资料,适应了移动式、碎片化阅读的趋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用文写作者也应辩证地看待新媒体写作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应用文写作插上新媒体之翼,在继承创新中挖掘和发展写作的“新质生产力”,推动应用文写作“转型升级”,更好发挥以文载道、以文辅政、以文鼎新的文体效能。

一、在互动中发挥“1+1>2”的写作效应

新媒体写作与传统写作最大的不同,是新媒体写作能够更好地实现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并即时统计文章的阅读量、转发量、关注量以及点评、打赏、投放广告商品成交量等热度指标。也就是说,新媒体写作能够迅速收到市场和读者的反馈,进而捕捉和适应受众的阅读心理和期待,及时做出调整,在双向互动中提升写作质效。许多知名微博和公众号“爆款文章”的作者,大多深谙市场流行趋势,熟知读者偏好,擅于围绕市场热点确定写作主题。在写作手法上,新媒体写作需要根据读者需要及时调整写作表达手法,优化形式设计,增加与读者互动等,在作者与读者的同频共振中发挥“1+1>2”的写作效应,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呈现效果。

一方面,新媒体写作能快速满足读者获取新知的需求。新闻热点和流行趋势转瞬即逝,新媒体上的新闻评论和信息交流要求写作者具有敏锐的视角、敏感的神经,应时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在新媒体写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可谓事来文起,事去文落。比如有关抗疫的应用文章,在疫情结束之后基本上就销声匿迹;街头巷尾热议的时事资讯或评论文章,也往往会随着时事的过去而淡出人们视野;奥运会闭幕,与运动休闲和运动员相关的报道或文章的受关注度也会大大降低等。因此,新媒体写作通常会挑选时下流行的题材进行创作,进而满足读者通过新媒体文章获得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以及通过生活中休闲娱乐、购物、养生、学习提升等实用文章获取信息。新媒体上的信息大多数可以做到按日发布,甚至滚动实时更新。有时候是几段文字的快新闻,甚至是几句话的短消息。新媒体具有即时性的写作特点,往往不讲求文章的结构完整,只要能把主要信息传递出来即可。这一切都源于新媒体场域中作者对读者需求心理的揣摩和顺应,可以说,对读者获取新知新感的重视是新媒体写作极为突出的特点,值得应用文写作者参考借鉴。

另一方面,新媒体写作能引发读者共情。读者阅读新媒体文章,大多是从自己兴趣爱好出发的自主选择。因此,除了经世济用的实用特征外,情感交流也是新媒体写作的另一主要特征,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不同媒介、不同地域甚至写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边界。新媒体的读者群体,可以细分到知识分子、进城务工人员、学生党、粉丝群等特定受众。如果加入了相应的社群,新媒体写作甚至可以直接面向个人。通过共同的专业领域、工作经历、人生阅历、身份爱好等,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读者能从中获得感情寄托和情感力量,共同产生愤怒、激动、同情、感动等情绪。新媒体写作通常会将应用文章当成一款“产品”来打造,为读者提供价值。只有产品受到认同,读者才会持续关注、阅读、评论和转发,扩大文章的影响力,从而帮助作者树立个人品牌,产生市场价值。可以说,关注读者的心理和情感,是新媒体写作拉近作者与读者距离的又一大法宝,这也值得当下应用文写作者思考和借鉴。

二、在开放中更加注重平等、贴近读者

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平等的时代,也是一个有态度的时代。古人讲究敬惜字纸,每一个字落到纸面都很神圣。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人都可以参与写作,每天产生的文字不计其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屏幕阅读,自由自在地互动交流。

一方面,真诚交流值得应用文写作借鉴。有人说,没有一条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来就是一条道路。新媒体提供了一个开放平等的平台,只要“三观”正、不传谣,无论是表达见解,还是转发、分享抑或评论,都可以自由地在新媒体平台上表达。新媒体上的信息是海量的,读者不是非要读你的文章不可。因此,新媒体写作不得不突破传统媒体以我为主、讲我所需的惯性思维,更多考虑社会需要什么,读者关注什么,始终从读者的需求出发,写出他们想看的内容、想了解的信息。传统的应用文写作理论性、系统性较强,框架结构层次较多,内容上主要是阐述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等。有些文章通篇都是“要”“也要”“还要”“务必”等祈使句,免不了让读者或者听众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产生抗拒心理。当下传播观念已发生改变,这种风格或会让年轻一代难以接受。应用文写作需要重新认识读者或听众,增强平等沟通的观念,在写作手法上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惯,适当多选用读者喜闻乐见的素材,善于通过文字、隔着纸面向读者娓娓道来。

另一方面,新式阅读引领新式写作。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渠道更加丰富,信息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原本是职业编辑和作家才掌握的传播权,逐步为普通大众所拥有。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一个现代人可能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写作表达观点态度。新媒体写作门槛降低,相应带来的竞争更加激烈。再好的文章作品,如果不合受众的口味,也会淹没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海量网络作品之中。因此,选题符合热点,行文表达流畅,是写作者在新媒体江湖中突出重围的基本功。写作者要了解新场景下碎片化阅读的特点,练就通俗易懂、化繁为简的写作技巧,文笔简洁流畅,注重口语化。与此同时,既要保证内容的较高品质,也要辅以精美的排版,适当增加图片、图表、音视频和链接等,丰富阅读体验,让读者读起来轻松自在,有所收获。

三、在短实新中增强应用文表达效能

信息传播的形式千变万化,但读者对优质内容的价值追求是不变的。新媒体领域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随着短视频等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借助电脑尤其是智能手机浏览短视频、短文章成为人们的阅读习惯。应用文写作要更加突显表达精练、切实和新颖的流行趋势。

一是精练。“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说,不管是野鸭还是白鹤,他们的腿当长则长,当短则短,不必强求。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沟通的成本和效率,希望能够用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这就要求我们尽量用精炼的语言来传递信息。比如,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很多都要求开短会、说短话,对会议的时长、文件和讲话稿的字数做出了规定。比如,专题汇报一般不超过2000字,专业报告一般不超过6000字,工作报告一般不超过10000字。

二是切实。为政不在言多。美国前总统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流传甚广,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被引用最多的演讲。这篇讲稿仅272个英文单词,演讲时长约3分钟。演讲中对事实的概括高度凝练,感情的流露自然流畅。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写作要少铺陈多直述,用语干净利落,要与场景氛围相适应,真情实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切忌拐弯抹角。特别是要提出切实管用的举措。比如“降低工商业电价10%”“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两个百分点”等,这些政策、目标和举措可量化、可操作,有助于真正执行和落实。

三是新颖。新媒体写作的特点更多体现为基于新媒体快速、直接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改变的是传播技术和媒介环境,不变的是读者对有价值内容的追求。在讲究流量的新媒体写作中,从写作题材、文章题目、段落布局、素材积累再到遣词造句,都要新颖一些,快速吸引眼球。在内容上,不要照抄照搬中央精神和上级文件要求,而要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践结合起来,解决问题方面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在行文上,多用话题新、角度新、风格新的语言,以便更加富有个性、特色鲜明、形象生动。这几年主流媒体的用词辨识度也越来越高,如“撸起袖子加油干”“打铁还需自身硬”“打虎、拍蝇、猎狐”等,语言风格更贴近大众。

总的来说,新时代的应用文写作,要在选题和行文表达方式上,尽量突破以我为主、讲我所需的惯性思维,更多考虑读者关注什么,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多写他们想看的内容、想了解的信息;要增强真诚开放的写作意识,扭转假、长、空的文风,多在短、实、新上下功夫,更加顺应写作精练、切实和新颖的流行趋势。

(作者单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

编辑:杨红星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