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以实求新——从应用写作实用性特点谈创造力的培养
[ 作者:黄 奕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06-09-29 11:14:48 浏览次数:](《应用写作》2005年第十二期)
一
根据心理学解释,所谓创造力,就是运f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法定hb新颖而独特、 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目前,对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综观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大多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或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创造技能的训练,强调创造思维的运用,这对于创造力培养的技能开发,对于创造学的理论完善,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越来越关注不同领域创造力的特殊性,提出“要大力开展特殊领域创造力的研究,提出不同学科领域的创造力理论”,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创造力不是抽象的能力,应该是体现在具体社会实践活动、具体领域、具体学科中的能力表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熏其创造力存在各自的特殊性,因此,大力开展学科领域的创造力研究,对于“加深我们对创造力本质的理解”,极为有益。本文拟从应用写作实用性特点的角度出发,探讨应用写作领域中创造力的表现及培养。
二
写作是充满创造力的心智活动,这点勿庸置疑,但应用写作是否也是充满创造力的过程,看法不尽相同。虽然应用写作属于写作学大范畴,理所当然应具备写作活动的基本特点,因此必然也具备创造性,但由于应用写作是以解决问题为直接目的的,讲求实用是其最本质特征,同时又有着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写作体式,因此人们常认为,它与创新、创造很难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正是应用写作的实用性要求,使其内容、思维方式甚至文种格式等自始至终与创造性紧紧相伴。
(一)实用性特点促使应用写作内容不断有所创新
应用写作是为公私事务而作,其内容必定随着“事务”的变化而变化,即社会生活发生变革,必将促使应用写作内容发生变革,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变化性,是应用写作内容创新变化的决定因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应用写作内容体现实用性特点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用写作中创造力体现的主要方面。
目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愈加丰富,应用写作内容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如现代化的管理中增添了许多新的环节,所涉及的应用写作内容必然有所调整,从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决策方案、规章制度到情况反馈、经验总结、成果报告等等,必须使用与整个管理活动相配套的应用文书,才能适应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需要。即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写作也随着生活的多样化而形成日渐丰富的内容。应用写作只有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同步,才能实现其实用性价值,这种与时代发展同步的要求,也恰恰是应用写作过程中创造性的突出表现。重在实用,与时俱进,应用写作正是在“实用——创造”中不断拓展写作内容,体现出创造活力。
(二)实用性特点促使应用写作中更多地运用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于处理某些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品质的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突破性、求异性特点,它往往打破传统、常规,开辟新颖独特的思路,发现事物新的规律、新的联系,它总是以创新求异为目标,不盲从,不囿于传统,力求在观念、方法上实现超越。
作为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的写作活动,实际上是写作者一定的思维结果在语言文字上具体显现的过程,因此思维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写作质量的高低。
通常人们认为,文学创作要求作者展开艺术想象,创造崭新的艺术境界,故而写作过程中主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而应用写作要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生活,以实用为思维的终极目标,基本上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化的思维形式,故而与创造性思维相去甚远。其实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象,虽然应用写作中“模式”往往作为内在尺度左右着作者的思维,但是并不能因此忽略或否定创造性思维在其写作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原因有二:1.实用性的要求决定了应用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作者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思维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解决时常常无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这就要求人们突破传统的约束,运用创造性思维,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方法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这些新方法、新观点的重要载体的应用文,在其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地贯穿着、运用着创造性思维。2.模式化的思维方式事实上是通过反复实践被证明的,能行之有效、快速直接地解决问题、表达内容的思维方式,是适合应用写作实用要求的独特方式,是广大应用写作实践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本身就是这一领域中创造性思维成果的体现。
(三)实用性特点促使应用文文种发生嬗变、革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写作涉及的内容范围愈加广泛,有些内容已无法套用过去的文种,有些文种则逐渐失去存在价值,许多新型文种也应运而生,如港澳回归后,内地开始使用的议案、提案便是适应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了招聘书、自荐书、述职报告、公示等新型文种;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也出现了上市公司报告、专利申请书、企业形象策划方案、市场预测报告等许多新的文种。行政公文中“指示”已被“意见”代替,而“函”的功能则大大强化。这些变化归根结底是应社会实践需要而发生的,体现出应用写作实用性要求的必然结果,是应用写作从内容到形式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的改革和创造。
三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丰富多样,既可以侧重于创造技能的训练,也可以结合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特点进行。应用写作以实用价值的实现作为其出发点和终极点,以“实”求“新”是社会生活对应用写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应用写作自身发展创新的必然规律,要想体现实用性,就必须具有创造性,因此通过应用写作培养创造力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看到,在应用写作中,无论是内容的创新,还是文种的嬗变,本质上都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变革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从而要求应用文作者运用创造性思维,寻求最具实用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外现和物化,因此,围绕实用性这一本质特点,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应用写作中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在应用写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应注意以下要求:
(一)拓展知识面,积累信息量,为启动发散思维、开发创造力打下基础
根据创造学研究,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创造性思维的突破性、求异性等特征,决定其思维方式首先是发散的、扩张的、开放的,因此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发散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想象、联想,突破原有知识圈,从一点出发,多方向、多角度想开去,通过知识和观念的重新组合,产生更多更新的答案、设想和解决方法。发散思维是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强弱,进而决定了创造力的强弱。知识和信息是创造的基础和原材料,大量接受知识和信息是进行发散思维的前提条件,没有足够的积累,发散思维便无法启动,因此拓展知识面,丰富信息储备,是造就发散思维的关键,也是通过应用写作培养创造力的核心环节。作为应用文作者来说,应努力学习,积累丰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精深的行业知识。
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写作的理念、技法及交流途径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应用写作尤其如此,面对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信息的交流已打破了地区、城市,甚至国家的界限,但如果缺乏文化素养,视野狭窄,就无法理解、兼容、鉴别外来的文化内容,对国外的或港澳的应用写作感到隔膜,更谈不上借鉴融通和革新创造了。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准确把握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才能高屋建瓴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尤其是面对社会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所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更需要作者站在理论政策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点和意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同志总结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有力的证明。
应用文作者除应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外,还应熟悉一定的行业知识。应用写作涉及社会各行各业,要求作者对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很精通是不现实的,但对于作者本身所在的行业或专业范围,熟悉业务知识,不仅是写作积累的需要,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需要,因为“没有一定的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在该领域中取得创造成果的”。
(二)培养创造意识,树立创造精神,为开发创造力提供条件
创造意识是指对与创造有关的信息及创造活动、方法、过程本身的综合觉察与认识,它包括动机、兴趣、求知欲、好奇心等等,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往往决定能否产生创造成果,因为具有创造意识的人会自觉地关注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就有可能进入解决问题的创造过程,反之,即使有才能而没有这种意识,也不可能去积极探求发现。
创造精神是指创造过程中积极的、开放的心理状态,包括挑战精神、献身精神、勇气、毅力等。仅有创造意识还不够,要使创造活动取得成功,还必须具有创造精神。创造活动往往都伴随着艰难挫折,没有创造精神,就不可能有克服重重困难的决心,就不可能有突破。因此,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培养创造力极为重要的心理品质。作为应用文作者,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心理品质,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漠不关心,不下大力气研究,就难以写出有价值、高水平的文稿,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利于工作的推进,也就难以实现应用写作实用性价值。
(三)学习创造性思维技巧,为开发创造力提供手段
1.有意识地进行联想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由渐变思维转向突变思维的过程,而联想是实现突变的常用方法,经常有意识地用联想去寻找两个概念间的联系,是提高联想能力十分有效的方法,例如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不是沿着单一线索,而是广伸触角:本地的外地的,本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国内的国外的等等,力求通过联想,开阔思路。
2.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讲,传统的思维方式往往具有很强的“定势”力,习惯会驱使人们舍异求同,这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应用写作中,习惯性的思维“定式”极易导致作者思路受到约束。尝试跳出封闭性、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进行多种方式思维,如求异性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往往能够发现新方法,开拓新领域。
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尤其是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中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更具有现实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通职业大学人文系
责任编辑:范增友
(《应用写作》2005年第十二期)
为使读者更直接、便捷地了解本刊,本站每期特从《应用写作》摘录3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如您喜欢,可直接到所在地邮局订阅《应用写作》。(邮发代号:12-59 垂询电话:0431-85384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