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把握提炼概念法的“根·脉·魂”
[ 作者:周玉玲 王会高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5-03-07 10:13:00 浏览次数:]提炼概念法,是指在应用写作中借用A领域的思维来描写B领域的工作,或运用甲事物的逻辑来类比乙事物的形态,使表述精辟深刻的方法。提炼概念法是一种表现手法,是吸引读者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认为,运用提炼概念法的关键是要抓牢提炼概念法的“根”,抓住提炼概念法的“脉”,抓好提炼概念法的“魂”。
一、始终抓牢提炼概念法的“根”
“根”,就是根源,就提炼概念法而言,要具有识能、思能、美能和语能。
(一)识能是前提。所谓“识能”,是指获取理论知识、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运用提炼概念法,“识能”是前提。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累,是灵感的基础,有了丰富的积累,方能做到精准提炼。如“静水深流”概念,是古人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洞见;如“望闻问切”概念,是中医用语,是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如“四梁八柱”概念,源于古代传统的一种建筑结构,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建筑;如“精耕细作”概念,原意是指农业的生产模式和田间管理体系;如“三十而立”概念,出自孔子《论语·为政》,是指人在三十岁时开始有所成就。通过以上这些概念可以发现,提炼好概念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文化底蕴和人生阅历。
(二)思能是关键。所谓“思能”,是指透过事物现象去认识、理解事物本质并准确概括事物的能力。运用提炼概念法,“思能”是关键。写文章,说到底还是拼思想、拼思维。好文章之所以被人们推崇,不仅在于内容的丰富、视角的独特、语言的睿智,更在于观点的新颖和思想的厚重。如一篇讲话稿提炼并围绕“知行合一”概念来讲:“知”,是谋事之基;“行”,是干事之要;“合”,是处事之道;“一”,是成事之本。同样一篇围绕“知行合一”四个字抓落实的文章讲:“知”是前提、谋事之始;“行”是核心、干事之要;“合”是支撑、成事之道;“一”是基础、担事之本。上述两文以提炼的概念为支点撬动了整篇文章,展现了思想的魅力和张力,给人以理念与思维的强烈震撼,情感与情怀的强烈共鸣。
(三)美能是根本。所谓“美能”,是指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进行审美的能力。运用提炼概念法,“美能”是根本。有美感,就要懂“理”知“趣”。懂理,就是懂道理、懂规律、懂法则、懂伦理。知趣,就是知情趣、知兴趣、知趣味。如,一篇讲话稿提出“勇往直前”概念:“勇”者,心之所向,胆之所依……勇往直前,是一种态度;“往”者,行动之始,进发至终……勇往直前,是一种力量;“直”者,离弦之箭,不折不挠……勇往直前,是一种方法;“前”者,未来所在,希望之地……该文巧于炼辞、精于炼事、深于炼意,用独特的思想、独特的角度、独特的风格讲出了独特的精神,把话说得其要无咎、鞭辟入里、入心入脑。其别开生面的构思、独树一帜的见解、如诗一般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也彰显了作者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
(四)语能是要求。所谓“语能”,是指运用语言的能力。运用提炼概念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成色,“语能”是要求,要做到精炼、精准。精炼,就是高度概括、语言凝练、笔简义丰。精准,就是表述、评价尽可能客观准确。如一篇题为《围绕“四个一”当好“多面手”》的文章,提出“多面手”概念,其小标题中运用了紧抓“牛鼻子”、善谋“金点子”、敢碰“硬钉子”,重用“过河兵”、勤用“显微镜”、运用“考核棒”,练就“金刚钻”、甘做“孺子牛”、甘为“苦行僧”等表达。如一篇题为《断舍离》的文章提出: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的烦欲执念,当离。如“三味药”概念,出自胡适给大学生的“三味药”赠言: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这些表述以简驭繁、精炼精当,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能力。
二、始终抓住提炼概念法的“脉”
“脉”,就是命脉,就提炼概念法而言,就是要体现维度、精度、温度和亮度。
(一)彰显维度。所谓“维度”,是指观察、思考与表述事物的思维角度。如一篇题为《为“仙人掌”式干部打气撑腰》的文章指出:近几年来,随着一批批年轻干部上岗,不少单位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仙人掌”式干部:他们头上“开花”——善于学习、头脑灵活、勇于创新;他们身上“带刺”——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敢说真话;他们脚下“有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韧劲十足。该文提炼出的“仙人掌”式干部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化笼统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化单一为立体,意味深长、妙趣横生。如一篇题为《拒做“三式干部”》的文章提出:懂政策、精业务,拒做半懂不懂的“夹生式干部”;强谋划、善作为,拒做说下动下的“木偶式干部”;重精致、求卓越,拒做随随便便的“差不多式干部”。该文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感性化的描写,提出“三式干部”概念,指向切中肯綮,刻画入木三分,让人记忆深刻。
(二)追求精度。所谓“精度”,是指表达上的准确性,有深度有见地。如一篇题为《施茶村“点石成金”》的通讯稿提出“点石成金”的概念:“石缝间”生出新希望,“石头村”引来八方客,“石堡垒”凝聚百姓心。该文争一“石”之巧,带一“金”之效,言简义丰、言简义精,写出了新意境。如有一文提出“稻穗”干部概念,指出稻穗有个特点,自己饱含稻米但不张扬,而是能够弯下腰,也就是因为稻穗弯着腰,才能经得住风雨。该文精妙形象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话语更生动、文章更有吸引力。如“风花雪月”概念,出自闫肃老师总结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的“风花雪月”军人情怀。这精辟的表达,亦理亦情亦趣,可谓神来之笔。如“三老”经济概念,出自文章《“三老”经济》,其提出传下来的“老祖宗”经济、逼出来的“老天爷”经济、创出来的“老百姓”经济。这独特的推衍,利用汉语字词语义多变的特点,抛开固定含义,赋予新的内涵,让文章有深度有见地。
(三)增添亮度。所谓“亮度”,是指表达要鲜活生动,让人眼前一亮。如“四千四万”概念,出自浙江“四千四万”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出自江苏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文理兼备,精彩翻倍。这些与众不同的表达,让人惊鸿一瞥、过目难忘。如“万千百十”概念,出自《加强四项修炼,造就优秀秘书》,文章提出要牢记“万、千、百、十”四项修炼:要胸怀万家忧乐,要心似千斤之顶,要脑似百科全书,要身怀十项技能。该文用“万千百十”这“四两”拨动优秀秘书这“千斤”,达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这些新颖精妙的比喻,像使用了“美颜滤镜”,立马让文章颜值飙升。
(四)讲究温度。所谓“温度”,是指表达要有温度,努力寻求共情。如“精耕细作”概念,出自文章《年轻干部培养要“精耕细作”》,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年轻干部培养要“精耕细作”:以“田间管理”精神……以“施肥浇水”理念……以“修枝剪叶”情怀……以“驱虫防病”思维……讲得让人可感可亲、受益受用。如“三从四德”概念,出自新解“三从四德”的讲话:电影导演虽然风光,可也得“三从四德”:艺术、观众、票房要服从,不从不行。绞尽脑汁,要熬得;拍戏没日没夜,要扛得;投资人来了,要陪得;媒体编造是非了,要忍得。洁身自好,潜规则要不得!巧用谐音,既幽默风趣地道出导演的辛苦和不易,最后一句又给导演以警醒。如“八千八万”概念,出自文章《生态环保人有“八千八万”》,作者概括了进千村万企、跨千山万水、查千难万险、观千变万化、理千头万绪、说千言万语、尝千辛万苦、为千秋万代。令读者怦然心动,体现了人情味、展现了务实风,讲得有厚度也有温度。
三、始终抓好提炼概念法的“魂”
“魂”,就是灵魂,就提炼概念法而言,就是要创新立意、贴近寓意、引申新意、适时加意。
(一)创新立意。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要写出有新意、能抓人的好文章,就要创新观念、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如一篇讲话稿提出“政通人和”概念:“政”是定盘星。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能力,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是辨别是非、保持定力、防范风险的能力。要讲政治、有正气,始终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忠诚、严守政治纪律……“通”是助推器。干事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干部的成长路上,不可避免会经历困难和挫折。要自觉提升能力、适应环境,才能行稳致远……“人”是动力源。路线确定之后,人是关键因素。要珍惜时代机遇,珍惜青春年华,珍惜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优势,争做……“和”是催化剂。“政通人和”的“和”是和谐、和睦。“和”是融入组织、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要将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大局相结合,与地方发展相融合……思接千载,精悟八极。该文思想依靠思维的拓展得以升华,文章依赖思维的拓展写出了新意。
(二)贴近寓意。贴合,意思是贴切吻合。寓意,一指寄托或蕴含意旨,二指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寻找新颖的角度,去开掘事物的特点,探求事物的本质,是提炼概念法的又一特点。如“五官端正”概念,出自文章《“五字诀”促干部“五官端正”强作风》,其提出念好“口、心、耳、眼、手”五字诀:开“口”询问……用“心”谋划……侧“耳”倾听……用“眼”观察……动“手”梳理……《管理的和谐境界》提出“静水深流”概念:静:生命的和谐;水:生命的源泉;深:生命的内涵;流:生命的体现。如“五子登科”概念,出自一篇新闻稿:烤烟烤出“金叶子”,制种育出“金种子”,土豆挖出“金蛋子”,桑树养出“金茧子”,核桃摘出“金果子”。如一篇题为《一个人想要走得远,必须撬开身上这三把“锁”》的文章,提出“三把锁”概念:撬开脑中锁:打破惯性思维;撬开心上锁:摆脱固定心态;撬开脚下锁:探索广阔天地。这些提炼概念法,贴近寓意,赋予神采、神韵,破“平”出“新”,让文章“活”了起来。
(三)引申新意。“引”是引用的意思,“申”是发展的意思。善于用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善用谐音、象征义,随物赋形进行创新表达,让表达“高人一筹”。善于想象,才有创造。如“五读俱全”概念,出自一篇高考作文,从“五毒俱全”成语演化为“五读俱全”词语:引申出读人、读事、读景、读书、读透。如“五xin说”概念,出自《秘书沟通五xin说》一文:一是虚心的“心”,二是辛勤的“辛”,三是诚信的“信”,四是更新的“新”,五是欣慰的“欣”。灵活变换、翻新出新,是这两篇文章的特点。文中运用谐音,演化出全新的词语,让表达别具匠心、不同凡响。如“二手干部”概念,出自一篇理论文章,该文提出有一种干部叫“二手干部”,他们用的是“二手时间”,想的是“二手思维”,做的是“二手工作”,其特点是干工作“两手一摊”不推陈……遇问题“两脚一站”不深入……找对策“两眼一黑”不思考……到岁末“两腿一蹬”全躺平……这一富有创意的概念,释义形象生动、别出新见,令人回味无穷。
(四)适时加意。适时加意,就是注重各方面的创新,让文章脱颖而出。如“三十而立”概念,出自一篇人物事迹报道,其将“三十而立” 演绎出三十而“力”、三十而“砺”、三十而“励”。该文抓住一个“立”字,给予全新演绎,作出独特解释,阐发思想观点,达到了熟悉中见新颖,平淡中现独特的效果,像一场秋雨,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畅快之感。如“门、风、灯”概念,“门”出自《组织部的“门”》一文:门槛高,门风正,门规严;要把握好四对关系:门面与门生的关系,门内与门外的关系,开门与关门的关系,有形之门与无形之门的关系。“风”出自《组织部的“风”》一文:公道正派之风,专业精准之风,严谨细致之风,奉献务实之风。“灯”出自《组织部的“灯”》一文:“信念”之灯,“为民”之灯,“勤政”之灯,“担当”之灯,“清廉”之灯。这三篇文章通过引爆中心词语,提炼出闪光思想,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圈,让文章焕发异彩。
总的来说,提炼概念法要在把准“根”“脉”“魂”上下功夫,虽然在实际写作中很难全部做到,但只要做到一点,就能在事半功倍中达到言以载道、言以传文、言以化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委党校、云南省大理州生态环境局)
编辑:郑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