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对当前应用文写作研究的几点思考
[ 作者:洪威雷 李 方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2-12-02 12:59:23 浏览次数:]对于包括应用文写作在内的“大写作”而言,无论是从微观或宏观上看,还是从“术”或“道”上论,理应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内容:一是写什么,二是如何写,三是为什么写。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写作教材还是写作课课时安排,“怎么写”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写什么”,至于“为什么写”,所占比例更少,有时甚至忽略不计。这个问题在应用文写作研究中应被重视起来,尤其是在数字、网络时代,视听技术不断优化升级,也必然推动应用文写作迭代更新。为此,我们提出三个“重视”的话题,供同仁们探讨。
一、重视“为什么写”研究
长期以来,写作学研究(包括应用写作、秘书写作研究),大多重视的是“怎么样写”的问题。无论是部颁规划教材还是自编自用教材,“怎么样写”的篇幅多于“写什么”的内容。在高校写作课的课时安排上,“怎么样写”亦多于“写什么”的课时。“为什么写”的内容大多被忽视了,令人极为忧虑。在中国写作学会为纪念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进行优秀著作、优秀教材、优秀论文评选时,我作为复评专家,为了公正、客观、公平地评选出让大家认可、服气的优秀成果,先后在校、市、省图书馆尽可能浏览所有找得到的写作专著、写作教材。在阅读中,一个问题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一直以来,研究者大多重视“怎么样写”,其次是“写什么”,却很少涉及“为什么写”这一写作学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在网络写作迅猛发展的今天,自媒体赋予大众表达自我的权利,人人均可成为写手,在网络上,既可以看到互相请益、切磋,又可以看到抬杠、诋毁,既有批评、对骂,又有吹捧、奉承,“为什么写”更是被抛在九霄云外。
其实,寻本以溯源,“为什么写”的答案很简单: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人民的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老子曾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尚书》中亦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吕氏春秋》中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明史·卷二十六》中指出:“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以上经典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千年回响。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几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这些均是“为什么写”的根本和核心。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也是“为什么写”的基本遵循。为人民的利益而写,既有厚重的文化属性,又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唯有如此,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文写作学时,才能准确定性、定向、定位、定调。
二、重视应用文写作学体系研究
应用文写作学是一门多元一体、综合性、实用性、知识性极强的学科;是国际交往、政务处理、信息交流、社会治理、人际交往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学术范畴。重视应用文写作学体系研究,建立中国应用文写作学,不仅有利于提高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国际、社团、行业、人际交往的友好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维系社会稳定。
上世纪末,在中国写作学会的支持下,中国应用写作研究会于1996年就提出了《关于建立中国应用写作学的思考》(见《应用写作》1996年第3期),获得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李欣等学界、政界前辈的支持。学会同仁们对应用写作研究未能上升到“学”的高度、未能形成揭示其本质特征和深层次的“个性”理论有着深深的迫切感、焦虑感。此后,专家学者们先后在昆明、大庆、乌鲁木齐、长春、贵阳、赣州、北海、恩施、深圳等地召开了三十余次应用文写作学术研讨会。参会的专家、学者从应用文的产生、嬗变、发展历史,到应用文的分类原则、种类认定、应用文撰写者的修养等不同角度、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讨,将应用文写作研究从“文道”拓展到“人道”“天道”“互联网+应用文”等层面,涌现出一大批有学术质量的创新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中国应用文写作研究会、2005年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成立以来,出版应用文写作教材300多部,发表应用文写作研究论文4000多篇,青岛市委党校吴新元的课题《公文要素对应写作理法》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几十年铢积寸累、集腋成裘,为构建应用文写作学奠定了扎实基础。现在,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应用文写作价值取向体系、应用文写作学方法论原则、应用写作能力标准体系、应用文撰写者素养体系等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我们重视及深入研究。
三、重视应用文写作发展新趋势研究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视听技术不断优化升级,必然推动应用文写作理念、方式方法等的迭代更新。
当下,应用文写作在表达形式上,已有人尝试从单一的文字符号向视听体验迈进,应用文出现了接受形式的转型和表达方式的转型。调查报告、总结、情况简报等文体的写作,过去是单纯的文字表述,现在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文字与语音相融、数据与图表相结合、人物与场景相融合、局部特写与全局场景相融合,文字、语音、画面有机结合,使受文者在空间上感到、看到、体悟到所“报告的情况”,其氛围时而浓烈,时而肃穆,时而雅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这种新形态的“应用文”,不仅更具吸引力,而且更有体悟性,还能为受文单位批示、批复或决策提供多重依据。一人执笔撰写的应用文,与文字、语音、画面融合而成的应用文最大的不同点,是后者必须是多专业人才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在数字时代,随着5G的应用普及,这种新形态的应用文其“繁殖”能力极强,可能会以超乎意料的速度,拓展到更多的文种写作之中。以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来看,机器人必将拥有人类的某些特征,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应用文“写作”也会逐步成熟、完善。
新形态应用文在文字、语音、场景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孕育出新的属性,网络应用文写作的人民性必然会得以充分彰显。新形态应用文的出世,人民大众在第一时间便可知文件的具体内容,上层亦能及时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政策的评价,如伴随着视听技术的升级而出现了新形态——弹幕。弹幕指的是在网络上边看视频边弹出的评论性字幕。当看弹幕和发弹幕成为人们新的视听习惯后,人们对应用文的优劣就有了直接评判的机会,这对应用文写作者和发文单位都是一种强有力的监督。某市高新区防疫公告中规定,对不配合流调的涉疫人员,其三代直系旁系亲属不得参军、入党、公考。此公告一出,“匪夷所思的另类公文”“株连九族的政策”等等弹幕评语暴屏。在网络环境下,上至党中央下至县、社区、村镇发布公文,因弹幕的出现与自发生长,边看边评,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阅读公文的现场感与参与感。对好政策的肯定、赞扬、拥护,对问题公文的批评、指责甚至是讽刺,有利于纠正错误,凝聚民心,保障广大人民的权益。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弹幕等新形态应用文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情绪性强、严肃性弱等不足,要实现健康的发展,需上下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这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责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应用文写作伴随着中华文明史一路走来,无论是应用文的载体还是文种、文体、格式等一直在不断地革新、变动。在数字时代视听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应用写作界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编辑:董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