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谈网络为作文教学带来的生机
[ 作者:潘玉梅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08-05-21 14:55:55 浏览次数:](《应用写作》2006年第3期)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单一、封闭的状态。老师教得焦头烂额,学生写得枯燥无味,老师烦批改,学生怕写作。
网络的出现,使作文教学似乎一下子柳暗花明了。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是指通过校园网进行的学生作文学与教的活动,它以计算机网络为作文活动的平台和环境,利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作文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无纸化递交、无纸化表现,以及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从而促使学生在网络情境下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这种教学形式的出现,让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的作文教学观念等有了质的飞跃,为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网络,促进了写作的个性化表达
写作本是出于表达的需要,而传统的作文教学 似乎已经忘记了写作的这一本性,教师往往对同一班级的所有学生按同一要求、同一步骤和同一方法进行作文训练,把学生的习作活动约束成高度统一的集体活动。同时,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文章评价的注意点往往集中在技术分析上,如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逻辑修辞等,在这样的评价标准反复刺激下,学生写作文形成了条件反射,宁愿抑制自己海阔天空的思绪,也要符合老师的写作规则,进入老师传授的写作套路。这样学生写作几乎成了应付差事,空话、假话、套话充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网络作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利用网络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习作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网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写作满足自身体验表达和情感渲染的需要,可以痛快淋漓、毫不掩饰地书写内心的真实,并获得广泛的交流、理解和认同。在网络写作环境中,由于没有了规则意识的反复强化,作者对自己文章内容的情趣等有了更多的关注,在写文章时就会任思绪飞扬。
有人或许会担心,这种淡化“规则”意识的自由写作会降低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实不然。个性化的灵感写作才会真正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他们会主动调取素材库中的素材,也会在积累的基础上自动生成新的语言,写出的文章自然而然会达到语言通顺、中心突出、条理清楚等。因此,网络使学生写作的个性化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网络,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源头活水
学生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在无话可说。作文无话可说,归根到底,与缺乏材料有关,这是传统作文的弊端。而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则可以使我们摆脱上述困境。
网络是学生丰富生活储备的捷径。所谓“生活储备”,指的主要就是作者在自己生活中体验的积累。充分的生活储备不仅是文学创作所必需,也是一般文章写作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丰富生活储备的途径,一要热爱生活,积极投身实践;二要尽可能扩大生活领域,增加阅历。但是,目前学生普遍学习紧张,经历简单,生活单调,有时依*老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不仅数量太少,而且文字材料不如网络情境化材料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网络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以及自然环境等进行多媒体视听再现。既可以描绘喜怒哀乐、世事人情,也可以舒卷风云之变,展现山川之奇。网络成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成为完成生活储备的捷径。此外,作文时,学生通过网络,有目的地搜索、筛选相关的信息,学会把有用的作文材料下载下来,学会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融会素材、引用文献,这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而且还通过网络多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网络,使作文交流有了互动的平台
交流是创作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传递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等信息的需要。从作文的本质看,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作文教学是言语交际最基本的表达训练,突出作文的交际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生仅仅把写作看成是完成学习任务、枯燥乏味的事。而在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最感头痛的恐怕就是批改学生的作文。大部分教师面对一百多本作文(语文教师一般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限于时间和精力,对作文的评改往往是读文大而化之,批改笼统空泛,讲评浮光掠影。评改不及时,反馈不畅通,讲评和写作明显地脱离开来,使讲评总处于一种滞后状态,效果自然不理想。
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在线评改功能,使这一难题 迎刃而解。在网络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享有网络平台带来的平等地位与空前的自由。他们不论课内课外,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上传新作文,阅读自己或同学的作文,浏览评语,评价他人的作文;可以查阅有关资料,解决写作中的疑难问题;可以用E-mail等形式联系老师,或与同学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等。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判他人,也接受他人的评判,教师只是读者中的一员,不再是最后的裁定者。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BBS论坛对学生作文进行非共时评价讨论,可以利用校园聊天室对学生作文及某些问题进行共时评价讨论。将课内讲评延伸到课外,从而实现了远距离的互动交流。这样,全封闭式的作文评改变成了开放式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精神。
网络的出现,为作文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虽然写作方式的改变终将带来作文教学的一场革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电脑网络并不是解决目前作文教学问题症结的灵丹妙药,它本身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写作速度的加快,使得不少文章肤浅空洞,缺乏思想深度,甚至于在网上说话不负责任,侮辱谩骂、制造语言垃圾,接触不良信息等。因此,网络作文教学本身还处于探索期,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对于网络作文教学,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它。
作者单位:安徽巢湖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张冠英
(《应用写作》2006年第3期)
为使读者更直接、便捷地了解本刊,本站每期特从《应用写作》摘录3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如您喜欢,可直接到所在地邮局订阅《应用写作》。(邮发代号:12-59 垂询电话:0431-85384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