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中高考作文名师指导

材料作文审题要有“主角”意识

[ 作者:张娟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17-08-01 14:45:00 浏览次数:]

现在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角度基本上都有个一二三四,所以完全跑题的情况通常不会出现。但是立意仍有高下之别,类似于打靶的精准度,这种审题的精确度就在于你是取一还是取二?如何才能确保你的审题立意是最佳的那一个,要点只有一条:树立“主角”意识,抓住矛盾的实质所在。笔者拟通过对两道材料作文题的分析来引导考生的思维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作文题一】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角色”——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站在这四者的立场上都有可以立论的观点。

(1)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可以写:遇到困难,虚心求教可以助你成功。

(2)从长者的角度看可以写:方法总比困难多,耐心是成功的一个要素;实践出真知,成功离不开经验的积累。

(3)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会因此放弃忠诚。

(4)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四个立意角度,每一个都是高大上的,你选哪一个?此时一定要有“主角”意识,思考命题者提供这个材料的意图何在。命题者的意图一定是独特的:他给我们推出了一个特殊的角色——雁奴,其它三个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一般而言,新鲜的、特殊的名词往往是命题的基点,考生必须对它高度重视。再看材料中年轻人得逞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成功地麻痹了雁奴,所以站在雁奴的角度去总结教训才是这道作文题的价值所在,才是矛盾的实质所在,才是命题者的出题意图。

【作文题二】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听两个年轻人弹奏《第二交响乐》。他们弹得很糟。格拉祖诺夫问他们过去听过没有,他们老实回答说:“没有,没听过。”格拉祖诺夫叹了口气说:“你们真幸运,年轻人,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们去发现,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

【分析】面对这道有难度的作文题,你能想到几个立论的角度?在阅卷过程中笔者主要看到了三种立意。最多的立意落在格拉祖诺夫那句感叹,其次是对格拉祖诺夫教育方式的肯定,第三种主要是考生谈到了材料中两个年轻人回答问题时的诚实。应该说这三方面的立意都在材料所叙述的范围之内,但正如打靶时虽然都命中靶标但环数有区别一样,这三方面的立意所反映出来的考生的识见能力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在这则125字的作文材料中,格拉祖诺夫显然是材料的主角,两个年轻人只是配合回答了一个问题而已。所以从材料的主要内涵出发,或者说从命题者选这则材料的主要目的来看,考生的立意还是不应当偏离格拉祖诺夫所感叹的那句话。从这句话出发进行立意,这则材料才实现了它的最大价值,命题者的劳动才真正得到响应,考生“自我教育”的理念才得以真正贯彻。

如此看来,考生应当轻而易举地就跳过材料中“老实”这个词语,因为这个词语太普通了,普通得几乎已经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了。再谈格拉祖诺夫教育年轻人的方式,这个可以写,但最多算个六环吧,及格分。学生的身份主要还是以一个接受教育的对象而存在,“谈怎样去教育别人”言之过早。因此还有比它更好的立意。

本题最佳的立意应该围绕格拉祖诺夫这句“年轻人,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们去发现”来确立。结合材料的上下文语境,格拉祖诺夫借这句感叹是要告诉这两个年轻人:“不要怕起点低,换一个角度看就是发展空间比别人大。”这样的立意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更体现责任意识,更具有启发式教育的价值,更注重思维的深度,更务实,更理性。

把自己融入到材料中去,假如你是出题目的人,你想告诉学生一个怎样的道理呢?所以从材料中挖出一条育人的道理是作文审题的第一要素。你所得出的结论一定要有教育层面上的意义。为了提高思辨能力,考生应当多看报纸上的新闻评论,形成正确的、符合大众主流价值观的人生观,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客观地分析事物与矛盾。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编辑:杨红星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