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中高考作文名师指导

抓住“三赢” 写出考场佳作——以一篇高考满分记叙文为例

[ 作者:盛丽萍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0-04-02 15:15:00 浏览次数:]

高考记叙文究竟以何取胜?语言?情感?章法?说起来皆有道理。然笔者以为:语言上乘的,情感未必真挚;但情感真挚的,语言必定一流,所以情感才是记叙文的重中之重。写记叙文,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真善美的情感恰如那清澈甘甜的山泉,娓娓流来,沁人心脾,夺人眼目。

前两年高考中有一篇满分记叙文堪称以情动人的催泪佳作,今日读来,笔者仍能感到一股力量在撞击心田。让我们来深度剖析这篇记叙文,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借鉴。

我是你的眼睛

一考生

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

并不宽敞的房屋下堆着些祭祀用的物什,堂屋中央摆放着一口黑得发亮的棺木。老何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我觉得我可以抓住点什么,一伸出手,眼睛上涌了一股热气,把我的眼镜也给弄得模糊不清了。

我抬起头,竟看到满屋子的人。

老何你看到了吗?他们都回来看你了。他们的眼睛里还写满了和当年一样的热烈,那热烈如今也灼烧到了我,让我的胸中充满了似要喷出来的浓焰,一如当年的你啊,老何。

三十年前的老何有着瘦干的模样,每天都在这片小山坳里晃悠。破败的山村有一种出奇的宁静,老何觉得这种宁静实在太过沉寂。他在溪边捡了一担担鹅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条坑洼洼的泥浆路。抬头看见天上飞过的一只麻雀,突然知道少了些什么。

老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炭块写上村口小学四字。接着他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上课,他担任校长,也是唯一的教师。

老何的学校开办起来了。他用炭块当粉笔,用手抄的作业本作学生的教材,每当讲到高兴处就满脸通红。世上有许多好地方,老何常说,北京有故宫,有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圆明园可惜被洋鬼子破坏了,要是也能去看一看……”他忽然停下来,有些黯然,抬起头,眼睛便又亮了:你们要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能走出山坳坳,去多看看外头的世界,也就当是老师我看了!

三十多年间,老何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他总说,孩子们眼睛里有光啊,那光太热烈,灼得他非得做些什么。于是,他做了孩子们的老师,看他们一个个飞出大山,飞到世界各地,去那个美丽的外面饱览美景。

我也是桃李满天下了。我每逢去看望他,他总是这样对我说,是感慨,也是叹息。我静静地握着他的手,听他讲他和他的学生过去的趣事,心里有一种格外的自豪……

爷爷……”我抓住他已经不再温暖的手,眼前是一些照片,那些爷爷口中的孩子手持着它们。你看,那是故宫,那是圆明园……

一位年长的叔叔跪了下来,温和的声音都颤抖着:何老师,我们回来了,我们带了世界回来。您放心,我们一直都是您的眼睛!

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也是你的眼睛,爷爷,我会把这条路坚持下去。我知道,坐在志愿填报的电脑前,我一定会告诉自己:就报师范吧。让我成为你的眼睛,替你去看世界的美。也让更多人替我,成为我的眼睛,看到世界的未来。

【亮点剖析】

一、赢在选材——瞄准了情感的软肋

情感是人类最大的软肋,作文选材如果着眼于以情动人,首先就高人一筹。通常来说,每一位读者的情感都可以被唤起,被打动。家庭亲情、无私奉献,这两方面更是人类情感中最柔软的泪点,问题就看同学们能否一击命中。

《我是你的眼睛》这篇考场作文讲述的是山区教师老何的故事。阅卷老师看了会怎么想?普通读者看了会怎么想?毫无疑问,大家都会联想到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震撼人心、万众落泪的最美乡村教师评选

老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炭块写上村口小学四字。接着他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上课,他担任校长,也是唯一的教师。

考生的这一段记叙简直就是抄袭媒体报道,直指最美乡村教师,但它的效果却是自然而然就把阅卷人的思维拉到了曾经被感动的回忆轨道上来。不得不说,这位考生真会选材,真会构思。用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的经典之语评价就是:亏他想得出!湖南多山区,也许这位考生真的是从山区走来;也许他听说过郴州市石盖塘镇上垅小学黄长久老师用36年的无声大爱在山林深处为孩子们坚守的报道;也许他听说过湘西州吉首市泸溪县合水学区中龙山小学张显元老师31年来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虽病痛缠身,仍恪守终身从教的故事。总之,这位考生的奇妙构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他平时的搜集、整理、分类汇总。

成功了,就是经验。这篇记叙文告诉我们:可以适当注意本地区媒体刊载的传递正能量的社会新闻类通讯报道。(比如××捐款、捐骨髓、志愿者服务等)很有可能,当你身在高考考场时,经过巧妙的改造移植,它就可以成为你高考作文增分的强大助推器。

二、赢在高姿态——虽然假,亦当真

多年来,高考作文中的假大空一直饱受舆论批评,然而延伸到现实社会各领域,假大空的事情照样受人追捧。再归结到高考作文,分数是硬道理,只要不让阅卷老师感到肉麻,该高姿态还得高姿态,该秀理想还得秀理想。比如这篇作文的最后一段:

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也是你的眼睛,爷爷,我会把这条路坚持下去。我知道,坐在志愿填报的电脑前,我一定会告诉自己:就报师范吧。让我成为你的眼睛,替你去看世界的美。也让更多人替我,成为我的眼睛,看到世界的未来。

本来,文章最后写到来吊唁老何的人纷纷表态自己是何老师的眼睛这一环节,文章就可以结束了。但是作者却宕开一笔,写自己决定报考师范专业,再续何老师的心愿。这就等于再添一把柴,再烧一把火,将文章的境界立马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也许会有读者质疑考生这样写的现实性,但产生质疑的前提是回到现实生活。而接受评判的高考作文毕竟是停留在纸上的文字,纸上的高调谁都没有理由将你否定。再如本文倒数第三节的叙述:

爷爷……我抓住他已经不再温暖的手,眼前是一些照片,那些爷爷口中的孩子手持着它们。你看,那是故宫,那是圆明园……

说实话,这样的画面除了在电影电视上见过,现实生活中基本不可能出现,有点做作。但是作者仍然将它们写了下来。评卷的结果证明这些虚构的情节可以有,虽然假,亦当真,有比没有好。

三、赢在画面定格——煽情,少不了细节描写

电影电视作品等是最直观的画面呈现,煽情容易直达人心。文字要想复制这种效果,最好也要形成较强的画面感,也就是采用通常所说的细节性场面描写。本文作者学得非常到位,文中有三处特写画面相当逼真,极易激发读者的想像力。

他在溪边捡了一担担鹅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条坑洼洼的泥浆路。抬头看见天上飞过的一只麻雀,突然知道少了些什么。

这一句承上启下的细节性描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在不经意间引发了主人公老何办学助教的念头。老何抬头看天的画面颇有三分诗意,留给读者一种细久绵长的韵味。一滴水能见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好的细节能让主人公的形象一下子就丰满起来、立体起来。

老何的学校开办起来了。他用炭块当粉笔,用手抄的作业本作学生的教材,每当讲到高兴处就满脸通红。世上有许多好地方,老何常说,北京有故宫,有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圆明园可惜被洋鬼子破坏了,要是也能去看一看……”他忽然停下来,有些黯然,抬起头,眼睛便又亮了:你们要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能走出山坳坳,去多看看外头的世界,也就当是老师我看了!

笔者最欣赏考生的这一段叙写,因为它有归式笔法的味道。所谓归式笔法,是指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不采用华丽的词藻,不刻意雕琢文字,只是回忆了与祖母、母亲、妻子有关的几个细节化的生活场景的写作方法。但就是在这朴实无华的叙述之中却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令读者与他一同伤感、一同回忆。这种寓深沉于平淡,注炽热于静穆,倾真情于笔端的作法,正是文章富有魅力、扣人心弦的功力所在。本段叙写深得其妙,同学们应当深入品味,学习借鉴。

一位年长的叔叔跪了下来,温和的声音都颤抖着:何老师,我们回来了,我们带了世界回来。您放心,我们一直都是您的眼睛!

这一句属于电影大片中的催泪弹,抓住了人心中最柔软的泪点;这一句奇峰崛起,无异于向读者的心灵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让人慨叹唏嘘;这一句又好似一幅定格的画面,将主人公老何的万千情愫尽含其中。笔者作为江苏教师,这些年,年年看了大量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终身难忘的只有十年前的那一篇《下辈子还做你的女儿》。因为那篇作文里有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细节描写: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人类不是冷血,普通人亦容易被感动,何况情感丰富的语文阅卷老师。面对高考,我们不求惊人之作,只求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写情感饱满的作文。生活是我们写作取之不竭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英国作家康拉德说:天下没有一个光明的地方或黑暗的角落不值得投以惊羡和同情的一瞥,哪怕是匆匆一瞥也罢。所以同学们应努力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编辑:杨红星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