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大中专写作教学研究

在角色转换中突破应用文教学的“瓶颈”

[ 作者:孙仁歌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14-11-04 17:01:00 浏览次数:]

在应用文教学实践中,践行者得出的教学体验恐怕都是这样一种印象:应用文并不难写,但应用文却很难教。

的确,除了申论之外,多数应用文都不难写,哪怕从来没有涉猎过的应用文文种,只要翻翻教材浏览一下范文,很快就能“依葫芦画样”完成写作。或许这也正是应用文教学难的症结所在。写作的“定式”制约着教学的突破,面对每一种应用文文种的教学实践,似乎都有“瓶颈”挡道,比如行政公文(也包括一些事务、经济、法律公文),写作格式“固若金汤”,几乎没有突破与超越的空间,“依葫芦画样”似乎成了应用文写作的原理,这就是应用文教学的“瓶颈”。不难想象,授课教师在应用文的课堂上会被一个个“定式”和“瓶颈”卡住壳,出现教而不畅、学而无趣的尴尬场面,如此,该如何应对与突破这一难关?这显然是让授课教师最为“抓狂”的课堂之急。

笔者作为应用文教学的一线教师,也有以上的教学经历,在面对应用文写作种种“固若金汤”的“定势”模式时也曾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但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它有“死”的一面,也有“活”的一面。应用文教学也是如此。如何避“死”求“活”、去“躁”寻“趣”,需要加以探讨与尝试。经过不断思考、探讨和实践,笔者获得这样一种体验,即通过角色转换,让应用文教学出彩生趣,绝处逢生,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谓角色转换,也就是指身份的转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从某种理论上说,应用文写作就是关于身份的写作,做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位谋什么文。在应用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身份随文而变、实现身份的升华,身变文随。如此,才有望突破应用文教学的“瓶颈”,从而给应用文教学带来一片生机。

当然,在教学中强调角色转换、实现换位思考,也并非一句话的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引导学生“因文变身”“随文换位”,力争在角色转换、身份升华中去驾驭每一篇应用文的“小题小作”。

强调角色转换、换位思考,也就是强调要自觉用一种超前思维去营造一种超前氛围,让学生学习什么应用文体就转换什么角色,当授课教师诱导、激发学生把身份假设转换为一名办公室主任时,学生便都成了行政公文的“主人”。当学生在心理层面实现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的前提下,再给学生讲授那些索然乏味的行政公文时,那些索然乏味的行政公文蓦然之间似乎都悄然变成了一道道有滋有味的“韩国泡菜”。不管是决定、命令,还是公告、通告;不管是通知、通报,还是请示、批复乃至函等等,在一名办公室主任的手下都应该是“小菜一碟”。以此类推,假设身份是一名公务员,写起申论就当真;假设身份是一名律师,就会胜任起诉的顾问;假设身份是一名毕业生,学写毕业论文就投入;假设身份是一名经济师,起草一份经济合同就会当回事。

假设身份,以假为真,本身就是一种趣味、就是一种氛围。假设身份就是在自我心理上升华自我、转换自我、超前自我,即人在教室,心在岗位,面对各种公文,都会以一种超前的心理去过一把瘾。假如学而无趣、写而不力那么就是角色失职,角色失职也就预示着未来岗位不尽职的可能性。

以假为真就是真,也是一种心理素质,不过,要实现心理层面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也需要培养和引导,做到课旨明确,心理暗示恰当,诱导学生心领神会。比如,在行政公文的教学中,如何营造向办公室主任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的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十分重要。如果用办公室主任的七种素质去观照学生、要求学生,就是促成学生心理上实现角色转换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假为真——假设你当下就是一名办公室主任这个角色,你能胜任其职吗?要胜任,首先就要了解办公室主任这个角色必须具备的七种素质。知己知彼,方能自知之明。办公室主任这个角色必须具备的七种素质是:

1.具有正确领会领导意图的理解能力;

2.具有组织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的组织能力;

3.具有妥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4.具有很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5.具有很强的综合、平衡、协调能力;

6.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

7.具有一定的超前预测和参与能力。

提出并放大这些条件,让学生去进行自我比较对照,对号入座,并通过互动进行一种透明的心理测试,即让学生去自测自己距离一名办公室主任的差距。有差距是肯定的,那么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行政公文的写作训练去测试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能力强弱与否就是衡量办公室主任素质的一个终极尺度。这样从角色刺激、转换的角度去诱导学生学习、写作应用文,收到的效果可能是平常的教法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可以说,申论文体的写作就是一种关乎身份的写作。如果不能从心理层面去实现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申论写作不仅教学难,而且写作训练也是难上加难。有人说申论是非常难写的一种文体,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尤其对于那些尚带有几分青涩之气刚刚走进大学校园、初学申论的大一新生,申论写作就是难于上青天了。要说“瓶颈”,这无疑就是“瓶颈”中的“瓶颈”。尽管如此,也同样可以通过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的路径去突破这种“瓶颈”。

在多年的申论应试实践中,很多考生考前复习、练习很多,但最终成绩都不理想,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环节的失败,考生面对一些问题时,没有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然就思不对路、文不对题,以致偏离题旨要义,平时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会付之东流。

比如2013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给定材料是关于“十一”黄金周造成全国大面积交通拥堵的种种事实,罗列的一大堆给定材料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就要求考生及时拓展视野、居高临下,能站在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的高度去认真加以阅读、提炼、综合、概括,并形成一个立体印象,同时也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如此,答题才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否则,就会答非所问,南辕北辙。有一个考生针对交通拥堵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所给出的答案与建议之所以能得高分,就在于该考生能急为政府所急,想为政府所想。设身处地,出谋划策,是在角色转换、换位思考中去完成的应答。角色转换、换位思考实际上就是身份的升华抑或升格,唯有如此,才能提升自己审题、析题、解题的眼光和水准。否则,偏离题旨要义就在所难免。

应用文种类繁多,几乎每一种应用文都直接与身份挂钩,所以培养学生实现心理层面的角色转换抑或身份升华,在一种假定的情境中去应对现实问题,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无疑是突破应用文教学“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

                                               编辑:王竹洁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