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力求言简意赅
[ 作者:马洪涛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06-10-13 19:44:07 浏览次数:](《应用写作》1997年第6期)~
科技活动的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是读者水平日益提高而产生的新闻深化需求现象。他的出现使报纸在多媒体竞争的形势下,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时间与空间,为读者提供立意深刻、加工精细的科技等多方面信息。
通信行业是信息领域的支柱型产业,下世纪的信息科技进步将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通信行业科技活动越来越多是必然的。通信科技活动报道主要是围绕国家通信建设的发展和所涉及的经营活动进行的,其重点在市场变换和技术开发。通信行业内部有许多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在设计、生产、使用、维护过程中,思路的相互渗透和补充是必然的。因此通过科技活动的深度报道相互受益是广大读者的愿望,读者既想看到“发生了什么”,又想看到“为什么发生”,因此,在消息基础上做不同程度的引伸,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笔者最近的一篇报道《侯马两项产品通过鉴定》,380字,除了点出通过鉴定的光缆产品以外,其余都是产品结构、应用特点,涉及了学习邯钢保证质量努力降低成本的内容。若在大报上,后边的内容似乎多余,但在行业媒体上登载则显得必要。
这就要求既要研究报道的手段又要研究报道内容的实质,这样能有效提高新闻和新闻报道的价值。
科技文献与科普作品的转化
在当今行业新闻中,行业科技信息部分的量大可以说是很显著的特点。但这种媒体毕竟不是杂志,杂志和新闻媒体的区别主要是读者群体的不同,如《现代电信科技》主要讨论国家通信体制、规划;现代有线传输是通信手段中分支出来的有线运输技术的学术期刊;《电线电缆》是指导线缆开发、应用的专业期刊;行业新闻媒体同样要适宜大多数专业人员、管理干部的需要。因此,在通信行业新闻媒体上消化国家的通信方针政策、通信科技,以保证通信建设中心工作的开展,通信网络的运行以及其它各项工作的秩序,就需要一个通信政策、通信科技与普及宣传的转化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在通信领域中“昨天的状态”,“今天在干什么”,“明天是怎么想的”,“国外怎么样”,“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有什么相干”。转化过程包括内容重点的转化:专业深度的转化;专业术语的转化;语言表达的转化。
内容重点的转化:一篇文献,拿技术开发来讲,往往着重于这项技术的新颖,论述可行性、可*性,通过实践和试验得出这项技术的结论。而作为通信行业新闻的普及作品,对于这项技术则首先应抓住其新颖性,然后就技术的关键要素做一般介绍,就技术以外的相关问题,如市场、环境、条件等可略加分析,让读者知道技术的大概模样。若效果好一点读者能找一找自己的坐标点。作品的落脚点一定要落在社会效应上和经济效应上,至于试验过程和论述大可不必摘之。
专业深度的转化:对于量大面广的专业,在介绍或报道时可深一些,对面很窄的专业切不可一味求深。
专业用语的转化:术语是描述专门概念的语言,如果专业窄,影响面小,就不易普及,为了让更多人理解可以适当形象转化,如一个物理量中的106和10-6,相差悬殊,字面仅一划之差,若打些比方则容易建立概念;还有一些专业内部用的俗语或简化语言,并非术语,在某一特定范围讲可能大家都懂,好象约定俗成,但一出这个圈就让人费解了,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语言的规范转化。
语言表达的转化:要转化为新闻科普作品,注意多使用报纸语言,不要把话说得太长,一句话的语法成分不能太多。因为文献往往是泊来品,晦涩之处屡见不鲜,所以要想给别人讲清楚,必须细嚼滋润,消化好后才能流利上稿。要使用中国人的语法习惯,更不要生造词句。
转化艺术:由于普及宣传大部分属于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所以对新颖概念及程度要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如国内外对照,行业之间对照,或模拟参照物对照等容易让读者建立概念的方法;对抽象的概念,可以采用恰当的形象化比喻的方法。加之一些生动、风趣小计,这些方法效果好,但要求作者得更多搜集相关资料,付出更多努力。当从自己一篇得意的作品中得到正向反馈的刺激时,则已经进步了。
一篇科技文献一般在3000~5000字,转化为一篇报刊上用的普及作品则以800~1000字为宜。按照上述几个方法和原则,笔者曾就自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经收集最新内容,精炼转化为通信行业报刊所用的稿子。如:近期在《通信工业报》上发表的《大芯数光缆及其家庭用户》、《空气压送式光缆技术受宠有因》、《“多媒体”向你走来》、《SDH国内传输网》等都是同编辑共同为突出行业特色而作的尝试。又如:我发表的《质量体系认证的六个显著特点》一文是在通信行业企业为产品“入网”而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的形势下写的。这也是普及宣传,用通俗语言归纳出可以让一般管理人员接受几个特点,目的是解除等效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语言上的晦涩。
每一项科技和管理都与人的生活有直接关系,只要抓住这一点,就能巧妙地将高科技和高水平管理变成普及的知识,让百姓接受,形成社会对高新科技的认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