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新闻写作

新闻标题对比创新的艺术

[ 作者:赵刚健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08-05-23 12:14:55 浏览次数:]

(《应用写作》1997年第1期

    作为新闻改革主要产物的现场短新闻在短短几年内就迅速崛起,如今代表了新闻写作的主要方向,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新闻写作形式之一。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现场短新闻更强调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短小精悍的篇幅,追求能于精言简句之中向读者描述出新闻事实发生及变化的现场背景、渲染浓郁的现场气氛,提供大量的有关信息,是信息价值、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三者和谐一致的统一体。这正是现场短新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原因所在。

    但是,在现场短新闻这种体裁被人民喜爱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和不良倾向暴露出来,直接影响到现场短新闻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在现场短新闻的实际写作中,一些作品过于注重信息时代受众对新闻的短的要求,片面追求短的效果,主观地认为只要能在尽量短小的篇幅里叙述清楚所发生的事实,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就是一则成功的现场短新闻,不必讲求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和通过作品与读者达到感情上的交流。这种盲目追求短的倾向所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失去了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作品应具有的较强的可读性,往往失去了它能感染读者、并引起共鸣的特殊魅力。

    共鸣力是一篇优秀的现场短新闻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中最可宝贵的一种。它是成功之作在达到高潮之处能引起读者从内心产生共鸣,与之融合的高层次综合效果。记者写作的首要目标,就是使自己的新闻能感动读者,要使他们在心理上与作品产生共鸣,接受信息、认同观点,达到征服读者的目的。基于这一点,在现场短新闻的写作过程中,注重增强作品的共鸣力确是坚持现场短新闻正确发展方向和提高现场短新闻可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增强现场短新闻共鸣力的问题已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关注,笔者从优秀现场短新闻入手,阐述怎样增强现场短新闻的共鸣力,主要做到三条:

    一、增强痛痒性共鸣力 这就是现场短新闻要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揭示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事件或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读者中产生痛痒性共鸣。

    《人民日报》1996年7月24日刊登的《剧毒农药转移战》就是一篇关系当地人民痛痒的现场短新闻,文章如下:

    昨天晌午,烈日当空。地处鄱阳湖沿岸的江西省星子县生资公司的50多名干部和职工,穿梭于公司南门口仓库。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剧毒农药——呋喃丹粉剂的抢运战斗。

    县生资公司储备农资的仓库因地势低洼,很快被洪水围困住了。仓库中堆如小山的呋喃丹粉如果不及时转移,一旦溶入洪水中,不仅会严重影响全县的农业生产,而且将对县城几万居民的生活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情况紧急,公司的全体员工立刻投入了农资大转移的战斗。患有心脏病的女职工黄金姣和因多次手术身体虚弱的干水桂被安排在办公室值班,但她们看到大家都在炎日下奋战,也赶到现场扛农药。

    公司老党员、年近古稀的退休干部陈文同闻讯,扛着扁担请缨来了。经理廖训仁劝他:“这儿太危险,您老别参加了。”可老人不肯,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危险就更不能袖手旁观了。”
  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将农药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大家被似火的太阳烤得满脸通红,皮肤被撒落的药粉刺得火辣辣地生疼。

    据了解,进入抗洪时期以来,该公司已先后安全转移化肥1000多吨、农药及其他农资200吨,确保了全县4万亩棉花埋肥、二晚的需要。

    这篇现场短新闻紧紧抓住农药不及时转移会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这一关键所在,精采而简洁地叙述了三个多小时紧张激烈的转移战。这篇现场短新闻使笔者想起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出于对人民的深情,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出发,有情有义,感人至深。但《剧毒农药转移战》短短四百多字就能够很好地把洋洋万言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要表达的感情描出了个大概,其独到之处令人信服。且看文章首先用了三句话描述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原因,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其次从人民利益出发,突出事件对人民的影响;再次通过转移的现场场景描写,渲染了转移战激烈和牵动人心的氛围,衬出事件的严重性;其四通过细节描写,看到“大家皮肤被撒落的药粉刺得火辣辣地生疼”,更加客观地表明剧毒农药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的严重程度。这几处精心的叙述和描写均为一个主题服务,转移战的成功为人民的生命提供了保障。读者看了这则惊心动魄的新闻后,必然为转移战的成功感到内心激动、兴奋不已,从而产生了共鸣。

    笔者认为,痛痒性共鸣是从现场短新闻的性质出发,它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站在人民的角度上,必能感染人、激励人,引起人民的共鸣、社会的回音。在增强痛痒性共鸣力的现场短新闻写作中,题材的选取是关键的一环。这并不是要求主题一定要反映重大事件或问题,而是以是否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变化、发展为衡量标准,一位大作家曾说过:“人们只关心与他们有关的事”。此话看似简单,却颇有哲理。现场短新闻的写作必须循此道理,摆正出发点。这也不仅仅表现在选题上,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还须更注重热点,着重围绕读者关心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