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消息写作中的作者情感
[ 作者:范增友 石永鑫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08-05-23 11:42:15 浏览次数:]新闻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选材广泛、署名的新闻评论。它篇幅短小到通常为千字以内,有的甚至只有三五百字;选材广泛到大至国内外重要事件,小至衣食住行问题。笔者从事应用写作课教学多年,深切地体会到,以新闻短评这样短小的文章式样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对写作技能的要求更高。
我国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说过:“是与非奚准乎?芽理也、事也、情也。” 新闻短评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善恶,鼓励社会追求真理、向往光明。这一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凭借它的说服力和论辩力,而说服力和论辩力来自于理、事、情,即说理、叙事、溶情。新闻短评属于新闻评论,是对“新闻”进行“评论”,其中当然少不了“新闻事件”,引述新闻事件就是“叙事”;要“评论”,就必须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亦即“说理”;在叙事、说理的过程中,作者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溢于言表,这就是“溶情”。
可见,新闻短评是由叙事、说理、溶情三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三者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叙事为说理打基础,是说理的论据,也是短评这一新闻评论的构成要件之一,没有新闻事件的叙述,不仅会使文章“言之无物”,而且短评也不成其为“新闻评论”了;说理使叙事深刻,没有说理,叙事就只是新闻报道的重复,就会“言之无理”,也称不上是“新闻评论”;溶情使短评升华,没有情感溶于其中,会使短评“言之无味”,影响表达效果。因此,叙事、说理、溶情三者在短评写作过程中浑然一体,缺一不可,要写好新闻短评,必须在这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
一、叙事——尚简
新闻短评中的叙事,是指对新闻报道的引述, 旨在诉诸读者的直觉(视觉、听觉),以事实触动人,同时,为评论设置对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引述不是整篇复述新闻报道,因为新闻报道已经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读者已了然于心,短评中没有必要重复,而是应以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报道中的新闻事件。请看例①: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职业守则该休矣
在北京市公交731路汽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但司机与售票员却始终笑脸相迎。原因很简单: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规定,对乘客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2月3日《新京报》)
我一直认为,这样的“职业守则”实质上是顾及了经济效益而以牺牲服务人员的人格尊严为代价。先不论这种“牺牲”是否合理,至少这一职业守则的制定过程就存在严重的问题。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一职业守则首先是“利润至上”思维模式的产物。“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逻辑前提是“顾客总是对的”,企业就有动机不顾一切地满足顾客的“合理”与“不合理”要求;至于员工人格尊严则必须服从于企业利润,该忘掉的时候就该忘掉。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