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科技写作

文献综述写作摭谈

[ 作者:张成恩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1-10-14 15:06:00 浏览次数:]

学士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运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的论文,它是对大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在教师指导下对科研工作的初步尝试,是检验高校毕业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近年来,关于“本科生要不要写毕业论文”的话题颇受关注和争议。特别是每到毕业季,导师们往往苦不堪言。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问题多多,具体表现在: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缺乏逻辑性、语句不通畅、不会概括、叙述啰唆、缺乏考据等等。除此,对于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的撰写,应对能力普遍不足。独立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其实就是为研究工作做准备的过程。这一过程,有益于研究者了解和把握研究专题的前沿动态,及时修订研究计划,校正研究目标,还能够培养研究者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下面谨就文献综述的写法谈一些认识。

一、把握特性是前提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是指论文选题确定下来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可以说,文献综述是一个由文献资料、观点认知媾和的复合体。它的特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全局的综合性。综合性指的是要尽可能涵盖所有的研究成果,以防研究走偏。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又要尽可能地把前人在某个研究领域的所有重要研究成果予以体现或呈现。这个过程,需要用客观的态度、平和的心态来审视所搜集的文献,不能戴有色眼镜。既不要仅仅叙述或援引自己赞同或认为正确的观点,也不可只是叙述或引用该领域某几个学者或某个学派的成果,以免以偏概全。

其二,个体的代表性。一篇文献综述的容量毕竟有限,在大量占有文献的基础上,下一步就需考虑如何选择的问题。随着对文献的整理、思考和分析,还需对选择出来的文献进一步筛选,真正选择出最具代表性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文献。所谓文献的代表性,就是能对后续研究产生持续影响或起推动作用的观点或看法,能起到以少胜多、以质取胜的效果。这就需要写作者“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精辟的评议性。在全面占有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出有代表性的文献,下一步还需以概念、判断、推理为方法,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为基本过程,揭示出一般、本质、必然,飞跃到理性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堆砌”在一起,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这种评价要观点鲜明、深刻,重要的不是你赞成什么,重要的是你需指出该领域研究或研究成果的下一步研究空间在哪里,这恰恰是你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二、搜集、阅读、整理是基础

(一)搜集文献

搜集文献资料是写作文献综述的基础。研究者要立足高位,就所研究专题,充分了解当下学界的学术动态及主要代表人物、代表性的观点。搜集的文献资料要力求广泛而全面,尽可能搜集原始文献,也就是第一手资料,尽可能地搜集相关权威的综述性文章。至于文献的来源,不外乎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公开发行的报纸文章、硕博论文、其他(工具书、报告、标准、电子期刊、文章)等。搜集文献资料的途径,可以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进行搜集,或是从图书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作者目录等方面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资料,或是通过书目和索引,找到散见于图书报刊中的资料,从而比较迅速、系统、全面地了解学科研究的历史和前沿。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开调查会、个别访问、问卷调查等)获取材料,还可以从权威性的论著或知名学者的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所需材料。毫无疑问,文献须来源于专业出版物。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期刊也越来越成为文献的来源之一。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较为全面丰富的电子资源文献,如利用中国知网、万方资源、万方学术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数据库查阅文献,能更好地服务你的研究。

(二)阅读文献

搜集到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处理和加工。而处理和加工的方法,无外乎通过阅读进行选择,对文献过过“筛子”。面对海量的文献,第一步是粗线条的筛选。通过看题目、作者、摘要这三个方面,就可初步判定文献的影响力、基本观点、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大致知道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是否对自己的研究有价值。第二步是粗读,就是以较快的速度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扫描,搜索文献的主旨和重点,做到略去枝节,抓住主干。看前言,明确其解决和回答的问题;看材料与方法,了解其采用的研究手段;看结语,把握文献的结论性的观点。第三步是精读,就是按照粗读的提示,对重要的文献进行详细阅读,理解所读内容,而且要在阅读时加上联想、分析、评判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类似的内容进行分类,特别是一些可资借鉴的资料,要能够通过深入的加工去伪存真,为己所用。或是做文摘卡片,或是记笔记,或是在复印件上做好标记,同时把一些重要文献的相关信息详细记录备案,以待写作时随时核查备用。

(三)整理文献

整理文献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对于搜集来的文献资料,我们仍需带着挑剔的眼光再检查核对,区别哪些是真实可靠需留下的,哪些还需再查证的,哪些是需要舍弃的。对保留下来的文献材料,我们要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提炼,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对文献材料的整理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把搜集的文献进行归类,这样方便使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二是要依据与论述的主旨关系的远近排列文献资料。在对文献材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搜集来的材料太多,这时就需要忍痛割爱;另一种情况是说明某一问题的材料有所短缺,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搜集补充。

三、把握结构、遵循原则是保障

搜集到了足够多的文献资料,经过阅读与整理,下一步就进入了动笔写作阶段。要撰写一篇符合规范要求的文献综述,则需把握文献综述的结构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文献综述的结构

一般来说,文献综述的结构大体是由“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评述—参考文献”几部分组成,且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写作要求。研究背景,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要研究本课题,也就是要说明开展研究的原因、目的、学术背景、社会背景以及介绍为开展研究收集资料的情况。同时,还要讲明做这项研究的意义,也就是能够对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该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使读者对你的研究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

研究现状是文献综述的主体,叙述某一时期某一学科领域的现状、水平和成就。应该说,在研究之初,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动态,可以开拓思路,以便为自己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一个背景和起点,有利于课题研究找到突破口和创新处,避免重复劳动。撰写研究现状,需要把与选题相关的文献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者,对其代表性学术观点进行概要阐述。这部分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有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概述,最后尚需评述。如果说前面的叙述是基础的话,那么此时的评论则是升华和总结。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就是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些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缺陷,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该讲,这部分是开展研究的基础,展示的是你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为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继续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

需要说明的是,文献综述中的参考文献,仅是指本文献综述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并非论文整体所参考的文献。该部分应当详细列举并注明篇目、著者、出处等,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的引用一是要实事求是,二是非公开非正式出版的内部资料、期刊、论文集不能作为正式参考文献处理。

(二)撰写文献综述需遵循的原则

解决了文献“从哪里来”“如何寻找”“规范的文献综述应该是什么样子”等问题,要撰写出规范的文献综述,还需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 观点旗帜鲜明。所谓旗帜鲜明,是指写文章的主旨要明确,作者的态度要明朗,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应当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如果一篇文章的主旨模棱两可、调和折中,甚至吞吞吐吐,闪烁其词,就会令读者读不懂,甚至产生误解。撰写文献综述,介绍该领域的研究情况,需要运用分析、概括的方法,精准地概括代表性学者和代表性流派的观点和争议,并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倾向性的意见或观点。

2. 坚持问题导向。从事学术研究,一个可贵的品质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要抓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后切中要害,抓住着力点,找到突破口。文献综述,要把来自不同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科学观点“熔于一炉”,并加以分析评论,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要敢于对文献进行批判性研究,敢于发声,亮出自己的观点,“以问题为中心”“有逻辑关联地概括”。切忌缺乏学术性,人云亦云,把文献综述搞成文献的简单罗列。

3. 述评结合不偏离。文献综述是由“述”和“评”组成,二者缺一不可。要有述有评,不能只述不评,或重评轻述。前半部分的“述”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的大量文献进行综合归类、提炼、概括即可,注意不能记“流水账”,要提炼出已有研究的观点;后半部分的“评”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它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要中肯,与论文研究主题相结合,不是做好坏的评判,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已有研究进展的程度,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并从中找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

总之,文献综述作为一种特定的应用文体,同样具有应用文章内容的实用性时效性、格式的规范性、语言的简明性等鲜明的特点。我们学习文献综述的写作,需要了解文献“从哪里来”“如何寻找”“规范的文献应该是什么样子”等基本问题,还需了解其自身的特性、结构特点、写作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写作训练,反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撰写一篇规范的甚至是好的文献综述,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功夫”。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编辑:杨红星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