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价值·情感·叙事:军事新闻写作的三重逻辑 ——从一则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说开去
[ 作者:徐培亮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4-11-14 15:18:00 浏览次数:]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由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报送的《人民陆军》稿件《新型陆军首次亮翼中国航展》(作品附文后)获消息类三等奖。这篇消息是陆军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加快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的生动写照,经各大媒体转载后,引起广泛关注。
在众多报送作品中,这篇消息为什么能够获奖?分析原因,恰是其处理好了价值逻辑、情感逻辑、叙事逻辑三者之间的关系。军事新闻写作较其他新闻写作的不同点,表现在价值逻辑上突出指导意义,情感逻辑上突出朴实近人,叙事逻辑上突出文本壮美。如果把一篇军事新闻比作一个人,那价值逻辑就是人的灵魂,情感逻辑就是人的血肉,叙事逻辑就是人的骨架,三者共同构成了这篇新闻的立意、表达和结构。
一、价值逻辑:军事新闻写作的立意重在指导意义
新闻写作是呈现客观世界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传播新闻价值。而新闻价值是客观事实所包含的能够构成新闻事实的诸要素的总和,体现在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时新性和趣味性。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也是核心因素,包括了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等要求和内容。通常所说的“新闻立意”,即指新闻价值要素中的重要性。军事新闻的“新闻立意”更突出地表现为重要性中的指导性要求。
军事新闻自诞生之日起就视指导性为自己的灵魂。1956年1月1日,《解放军报》创刊时就发表了社论《运用报纸指导工作》。一篇军事新闻,无论是从记者的视角看能否采写,还是从编辑的视角看能否编发,都是从这个新闻事实所蕴含的价值是否对军队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指导意义是军事新闻最基础的价值逻辑。
《新型陆军首次亮翼中国航展》是以“直-20”为主要报道对象的。陆军部队要实现立体攻防,离不开直升机。从空中的火力打击到运输救援,再到精准快速的机降作战,直升机能够完成的任务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其中,“直-20”凭借先进的性能和极强的适应能力,在越来越多的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陆军由平面作战向立体攻防转型的标志性作战力量,空中突击旅多型战机参加中国航展,展现出现代化新型陆军的全新面貌,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军队新质战斗力的巨大潜力,展现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直-20”是新型作战力量的代表之一,它登场中国航展,体现了中国军队正大力打造新质战斗力的增长极、提高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这为全军各单位树立了范本。
这篇消息立意明确,指导性强。记者在写作时紧紧抓住“直-20”这一对象,通过其在航展上的精彩表现,侧面反映出军队塑造的战训深度耦合的格局,也为部队各单位开启军事训练新局面、迈出军事训练新步伐指明了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指导性强的文章往往会带有说教意味。在写作时要避免说教味过重,把指导性融入新闻性之中,注重用新闻事实说话,用新闻事实影响受众、启发受众,让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的同时能够自然地接受其中所蕴藏的思想观点和经验做法。
二、情感逻辑:军事新闻写作的表达重在朴实近人
价值逻辑的奠定为军事新闻写作注入了灵魂,而灵魂的具象化需要情感逻辑作支撑。军事新闻的特色之一在于其报道对象和受众主体是广大的“兵”,上至将军,下到士兵。“兵”特殊的职业属性赋予了“兵”特殊的思想感情。因此,军事新闻写作对懂兵知兵提出了特别要求——用兵的语言说兵事。这也是新闻价值要素中“接近性”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军事新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朴实、简洁、明快的文风。这种文风主要是在部队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孕育而成的。人民军队讲奉献、讲牺牲、讲纪律、讲统一,在这种特殊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文化之花崇尚阳刚之美和快捷之风。所以,面对特定的报道对象和受众主体,军事新闻写作就要在通俗易懂上下功夫,无论是标题还是正文,都应是朴实明白、易读好懂的。
《新型陆军首次亮翼中国航展》首发在《人民陆军》,该报以广大陆军部队官兵为目标受众,因此刊发陆军建设发展的稿件是符合定位的。作者在写作时注意到目标受众的求近心理,围绕目标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感知风格采写新闻,语言表达上以“接近性”为基础进行了“私人定制”。例如,作者在展现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时,做了这样的描写——“战机时而倒转横滚,时而加速疾驰,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眼球。”四个动词、四个短句,以富有生命力的词汇和节奏感强的句式加快了行文速度。同时,在表现现场观众对飞行技术的赞叹时,作者直接描写观众的反应——“直升机还能这么飞!”“现在的陆军真是太不一样了!”以朴实直白的直接引语带出情节、展现细节,能够使读者迅速展开联想,在头脑中还原现场动态。
此外,军事新闻除应有“兵情”,还应有“兵趣”。军事新闻写作表达的朴实近人还体现在语言的趣味性上。在《新型陆军首次亮翼中国航展》的最后,作者引用专家的话——“过去陆军是地面上的‘钢铁猛虎’,如今插上‘钢铁之翼’,成为制胜未来陆空战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猛虎插上翅膀,这一形象的表述使文章传递的信息立马有了趣味性,既丰富了受众的阅读体验感,也升华了新闻主题;既体现了军事新闻语言的阳刚美,也增强了说理的渗透性。
三、叙事逻辑:军事新闻写作的结构重在文本壮美
价值逻辑给军事新闻写作带来的灵魂需要躯体承载,情感逻辑给军事新闻写作带来的血肉需要骨架支撑,而这“躯体”与“骨架”即是叙事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叙事逻辑可以理解为新闻的结构,但这个“结构”,不仅是组局部为整体的艺术,它还强调新闻叙事中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和力量,强调文本的壮美感。军队和军人,本身就具有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军事新闻报道要显现出这种动人心魄的美感,在写作上就需注重结构的合体与紧凑。
合体,是指新闻的结构符合报道主题,契合报道体裁,贴合文本模式。《新型陆军首次亮翼中国航展》的采写时间是航展开幕的11月8日,稿件刊发日期是11月10日。可以说,《人民陆军》为这篇稿子一路开了绿灯,以最短的时间将其刊发出去。当然,这则新闻主题重大,以时新性来保证其新闻价值是必要的。既然要凸显时新性,最合适的报道体裁就是消息,最合适的文本模式就是“由主到次”“由重到轻”的倒金字塔结构。反观这篇新闻,作者也正是以消息这一报道体裁为载体,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进行报道的。整篇新闻从头到尾给人的感觉是气盛久久而不衰。
紧凑,是指行文中不断出现“亮点”,且“亮点”不断放大,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新型陆军首次亮翼中国航展》里有很多细节描写,例如前文提及的对飞行技术的描写,再比如对突击队员索降的描写——“舱门打开后,10名突击队员从机舱两侧索降下滑着地,快速登车后向目标地域疾驰”,都特别传神。飞行员精湛的飞行技术和精准的投放技术,与突击队员一气呵成的索降登车相得益彰,既体现了飞行员与突击步兵的密切协作,也生动展现了陆军空中突击部队“空地一体,协同攻防”的空突战法。这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阅读冲击感。
纵观这篇消息,厚重、大气、质朴,有思想,有品质,既稳如泰山,又一览众山。这充分证明,精彩的军事新闻需要靠壮美感来托举,军事新闻写作需要遵循传播规律,锤炼叙事逻辑。
处理好价值、情感、叙事三重逻辑,会使军事新闻写作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图谱。具有指导意义的立意、朴实近人的表达、文本壮美的结构,会激活受众的体悟场域。军事新闻工作者应从三重逻辑中汲取养分、吸收灵感,进一步拓展话语内容、改变叙述方式、增加思维维度,以此提升军事新闻报道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全球化语境中,更好地讲好中国军队故事,传播好中国军队声音。
附:
新型陆军首次亮翼中国航展
第75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多型战机飞行展示惊艳开幕式
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开幕。代表新型陆军首次参展的第75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多架直-20、直-10、直-8L战机惊艳亮相,赢得一片点赞。
中国航展,是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以实物展示、贸易洽谈、学术交流、飞行表演及地面装备动态演示为主要内容,是代表我国国防实力进步和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国际盛会。
开幕式上,该旅直-10、直-20、直-8L三架战机凌空编队入场后,逐一进行单机性能动态展示。飞行员凭借精湛的飞行技术,充分发挥战机良好性能,先后上演绕点飞行、交叉钟摆、“莱维斯曼”等高难度技战术动作。在红外干扰弹弥漫的硝烟中,战机时而倒转横滚,时而加速疾驰,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眼球。“直升机还能这么飞!”“现在的陆军真是太不一样了!”惊呼声、掌声,在人群中响起。
蓝天之下,铁翼飞旋,直-8L战机和直-20战机掠过“一树之高”,裹挟隆隆轰鸣声穿云而来。迎着钢铁旋翼卷积的狂风,直-8L战机吊挂“山猫”全地形突击车率先飞抵目标地域,实施精准投放,搭载突击步兵的直-20战机旋即抵达。舱门打开后,10名突击队员从机舱两侧索降下滑着地,快速登车后向目标地域疾驰。飞行员与突击步兵密切协同、攥指成拳,将“空地一体、协同攻防”的空突战法全景呈现,为航展增添了浓郁实战气息。
“空中突击部队作为陆军由平面作战向立体攻防转型的一支标志性力量,练兵备战呈现诸多新变化。针对珠海天气与航展地域特点,我们增加了单机、三机和机降行动连贯展示,彰显空突特色,看点亮点很多。”该旅飞行指挥员孙焰介绍,这次参演的6名飞行员都是经验丰富的机长教员,他们熟练操纵战机,惊险而精准的空中动作,给现场观众带来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视觉盛宴。
“这次陆军首次参加中国航展,让我们看到了新型陆军在新时代十年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成果。”航展主办方的专家说,“过去陆军是地面上的‘钢铁猛虎’,如今插上‘钢铁之翼’,成为制胜未来陆空战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
编辑:李 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