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军事写作

如何区分某些作用易混淆的几组军队机关公文

[ 作者:王景堂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06-10-13 19:22:19 浏览次数:]

 


  家庭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标志着一个温暖的港湾,标志着人类的天伦之乐。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情味浓烈的家庭生活,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家文化。拥有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家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许多广告将视点对准了家庭。不少广告语充满着家庭的温情,给受众以美的遐想。
  细细考察这类广告语,虽然它们对家庭的着眼点各异,但总来说语义都指向了家庭的幸福美好。
  有的着眼于家庭的快乐,如
  ①家有凯歌,幸福欢乐。(凯歌电视广告)
  ②快乐家庭乐悠悠,双鹿常伴您左右。
  (双鹿冰箱广告)
  ③快乐牌吸尘器,为千家万户带来无限快乐。(快乐牌吸尘器广告)
  ④万家乐洗碗机,带给您万家欢乐。
  (万家乐洗碗机广告)
  ⑤一机备家中,全家乐悠悠。(多功能家用豆浆机广告)
  ⑥裕华——温暖舒适的家。(裕华电暖器广告)
  ⑦金利与您共创温馨家庭。(金利电饭锅广告)
  ⑧温馨的居室,美丽的天地。(精品家俱广告)
  有的着眼于家庭的幸福美满,如
  ⑨美满的家庭,万花永远在您身边。
  (万花牌地毯广告)
  ⑩美满的家庭生活从中意开始。(中意冰箱广告)
  ⑾拥有康佳的家庭,温馨倍加。(康佳彩电广告)
  有的着眼于家庭的如意发达,如
  ⑿家庭有如意,万事保如意。(如意电扇广告)
  ⒀家有富达,万事通达。(富达照像机广告)
  ⒁家有世达,世代发达。(世达摩托广告)
  还有一些广告语或着眼于家庭的团圆,如
  ⒂全家团圆,请吃赖汤圆。(成都名小吃赖汤圆广告)
  或着眼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如
  ⒃康泰克是全家健康的保证。(康泰克感冒药广告)
  由此可见,家庭的方方面面都被或多或少地用于广告诉求了,内容既丰富又全面。
  如果我们更细致地考察一下,我们可发现这些以家庭为诉求对象的商品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它们与家庭生活的疏密分为三类:
  1、常见型如①和⑾的电视机,②和⑩的冰箱,⑦的电饭锅,⑿的电扇,等等。它们为现代大多数家庭所拥有和需要,这类商品的广告如做得好,可以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2、一般型如③中的吸尘器,⑥中的电暖器,⑨中的地毯,⒁中的摩托,等等。这些物品拥有的家庭相对要少些,但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目前也有较快增长。
  3、少见型如④中的洗碗机,⑤中的多功能家用豆浆机等。这类物品一般家庭很少具备,但以后也会逐渐增长。
  广告主体们抓住这些商品与家庭间的或多或少的联系,巧妙地将商品的品牌等关键信息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力求通过家庭在人们心中公认的地位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引起人们对其商品的认同,进而达到广告的目的。这是一种情感诉求的广告手段。
  


  情感诉求是目前广告语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诉求是外界事物促使人们从认知到行动的心理活动。情感诉求是用富有人情味的诉求来调动受众的情感。它在语言上表现为处处为受众着想。这种情感手段运用得好,可以沟通广告主体与受体间的关系,能有效地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消除对方的疑虑,像上文所列举的一些广告语就广泛地使用了一些与家庭相配的,情味浓烈的词语来进行情感诉求,如“温馨”、“美满”、“欢乐”、“如意”、“发达”,等等。其中的一些与第二人称代词“您”连用,极是亲切,使人感到一股浓浓的温情。广告用这种方法营造出一种美好家庭的氛围,以唤起人们心底中对幸福生活的认同和追求进而认同和购买其产品(若配之以电视画面、音响等效果会更佳)。它是吸引大批准顾客(之前已有购买同类产品意向者)和潜在顾客(之前无购买同类产品意向者),并使他成为现实的顾客的一种有效手段。
  


  情感诉求成为广告的重要手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是随着广告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初期的广告以理性诉求为主(着重在客观介绍产品本身的特点等),现在强调情感诉求是一种视点的移动,是由广告主体移换到广告受体上来了,这种广告重心的转移是合符广告心理学原理的。
  情感诉求的范围很广,诉求家庭的温暖幸福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许多方面可以探讨。如人的进取心,人的成长与发展,人的尊严,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谈了。(责任编辑:朱景学)

(本文发表在1997年 3期第15版上)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