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裁判文书写作课程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 作者:连 宏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1-10-22 09:43:00 浏览次数:]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文书表达。2018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目的是通过阐明裁判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正当性理由,提高裁判的可接受性,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指导意见》对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工作,提高释法说理水平和裁判文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指出:“作为国家公文的裁判文书,具有法律和写作的双重属性。”[1]作为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载体的裁判文书的写作如何更好地体现其双重属性并完成其双重任务,是审判实践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裁判文书写作课程是面向法学专业开设的以培养学生的裁判文书写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该课程一方面应教会学生如何制作裁判文书,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思维能力的提高指导高水平裁判文书的写作,其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项包含了分析、评价、推论等方面内容的重要能力。
一、批判性思维的提出
批判性思维发端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他主张思维中论据和逻辑的重要性,反对诉诸权威和盲从他人。20世纪前后,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愈加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方法和思维的力量和重要性,美国哲学家杜威于1910年提出了“反思性思维”,被认为是现代批判性思维的发起者。此后,非形式逻辑或非形式推理的研究开始兴起,“他们的目标是希望为分析和理解思想、认识及论证提供一套符合实际的方法和标准。这些内容,加上上述的科学方法论对认识和实践的批判理性原则和方法的总结,组成了现在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主干”。[2]批判性思维现在已成为西方特别是美国教育体系中着重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2015年11月,举办“托福”、GRE考试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推出了应用于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批判性思维测验,并在该测验的说明中指出:“批判性思维对那些将来为全球市场做出积极贡献的大学生而言,是最重要且必备的技能之一。”
对于批判性思维,目前已形成不下几十种定义,每一种定义都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基于不同层面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界定。较为通行的定义是美国学者本杰明·布鲁姆提出的,他认为批判性思维分为三个层次,即分析、概括和评价,但这一定义过于笼统和模糊。本文比较认同的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库恩和约翰·米特雷尔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他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它是跳出自我、反思你自己思维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者能够分析他们观点的证据的质量,考察他们推理的缺陷。”[3]他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思维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主动思考、评估的能力。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本质,究竟是一种逻辑技能还是一种态度倾向,历来存在不同的认识。逻辑技能论者认为批判性思维重在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逻辑课程获得和提高。态度倾向论者认为批判性思维在于思维者具有对事物不断进行质询、探索的习惯和态度,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于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培养思维者的好奇心,独立、勇敢、灵活和怀疑的态度等。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逻辑技能,也是一种态度倾向,前者教会人们进行批判性思维需要的逻辑方法和技巧,后者培养人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态度,缺一不可。
二、罗伯特·恩尼斯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在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还进一步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以明确批判性思维的评价和测量标准。罗伯特·恩尼斯是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批判性思维领域的权威学者。在他看来,批判性思维应具备10种要素:(1)评判信息来源的可靠性;(2)识别结论、理由和假设;(3)评判论证的质量,包括推理、假设和证据的合理性;(4)形成并捍卫对某个议题的立场;(5)提出合理的、明确的问题;(6)制定实验大纲,并对实验细则进行评判;(7)根据语境,用恰当的方法定义术语;(8)思想开放;(9)见多识广;(10)果断而审慎地提出结论。罗伯特·恩尼斯认为这些相互关联的要素“既可以作为批判性思维整体教程的一组目标,也可作为某一专业课程或其他教学项目的目标之一,并为批判性思维测试提供了参数表”。[4]罗伯特·恩尼斯所归纳的上述10种要素实际上既包括了逻辑技能要素,也包括了态度倾向要素,其中前7个要素主要是面向逻辑技能的,后3个要素主要是面向态度倾向的。
罗伯特·恩尼斯提出的7种逻辑技能要素实际上可进一步概括为:(1)识别,即对问题的梳理和把握;(2)评价,即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的真实性、合理性做出判断;(3)推论,即提出自身的看法或主张,并证明这一看法或主张的真实性、合理性。
罗伯特·恩尼斯所提出的批判性思维要素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框架和导向,特别是其中的逻辑技能要素,体系完整,可操作性强,对于在某一门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标准。本文即以罗伯特·恩尼斯的框架体系来分析在法学专业的裁判文书写作课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路径。
三、在裁判文书写作课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进路
裁判文书写作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裁判文书的基本理论,包括裁判文书的制作模式、结构规范,以及民事、刑事和行政三类裁判文书的写作特征和具体要求。文书的写作离不开思维的指导,从某种程度上说,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文书制作水平的高低,因此应当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裁判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6月出台的《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文书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由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案件由来和审理经过、事实、理由、裁判依据、裁判主文和尾部九个部分组成,需要着重说理的是事实、理由和裁判依据部分,这三个部分也正是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之处。
根据前述罗伯特·恩尼斯提出的批判性思维要素,特别是其中的逻辑技能要素,结合裁判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以民事裁判文书写作为例,应将下列内容的训练融入到文书写作的教学中去。
在证据和案件事实认定部分,实际上就是对各方当事人主张的证据和事实对于有争议的证据予以识别、评价和推论的过程。具体地说,在证据认定部分,识别各方当事人的证据类型和来源,证据与案件相关事实的关系及其证明力等。评价主要是针对争议证据而言的,对于争议证据的评价,应当根据证据规则,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做出判断。在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人民法院对争议证据做出认定,并说明认定的意见和理由,即做出证据认定的结论。在案件事实认定部分,识别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结果和各方当事人的意见、理由等。评价也主要是针对争议事实而言的,对于争议事实,根据《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的要求,要按照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和证明标准,根据审查认定的证据有无证明力、证明力大小,对待证事实存在与否进行认定。在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人民法院对事实,尤其是争议事实做出认定,并说明事实认定的结果、认定的理由以及审查判断证据的过程,即做出事实认定的结论。可见,在民事裁判文书的证据和案件事实认定部分的写作中,就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证据和事实进行识别,运用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对有争议的证据和事实做出评价,进而得出对哪些证据和事实予以认定的结论,同时要说明认定的意见和理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在此部分写作中厘清各种证据和事实,并予以认定具有重要影响。
在理由部分,民事裁判文书的理由部分是针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根据认定的事实,明确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说明原告请求权是否成立,依法应当如何处理。此部分说理主要围绕争议焦点展开,因此对于此部分的论证说理仍然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首先,对于争议焦点的归纳,即是识别的过程。争议焦点究竟属于证据、事实还是法律适用问题,需要予以识别。其次,对于各方当事人争议的证据、事实、法律适用问题,需逐一进行认定,充分阐明支持或不予支持的理由,这一过程即评价的过程。再次,在对当事人的主张逐一认定、说明的基础上,要最终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原告的请求权是否成立,本案依法应当如何处理,并进行充分说理,这一过程即是推论的过程。可见,在理由部分的写作中,仍然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争议焦点进行识别,对当事人的主张进行评价,最终阐明人民法院的认定意见。
此外,裁判文书在适用法律时常常需要对法律进行适当的解释。援引、解释法律条文,并最终在裁判依据部分确定本案所适用的法律条文,本身也涉及识别、评价和推论的批判性思维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思维能力,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需要,因此应当将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去,而不仅仅是裁判文书写作课程,本文仅是以该课程为例说明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意义。
本文系吉林省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GH180123)”阶段性成果。
注释:
[1]李少平.新时代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改革的功能定位及重点聚焦[N].人民法院报,2018-6-13(5).
[2](加)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7:18.
[3]D.Coon,J.O.Mitterer(1995).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Gateways to mind and behavior with concept maps. Belmont, CA: Wadsworth.
[4](美)罗伯特·恩尼斯著,都建颖、李旭译.批判性思维测试[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6):9.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
编辑:杨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