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开头有磁性 演讲更动人
[ 作者:孙祥杰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14-12-03 09:03:00 浏览次数:]文章自古重开头。早在元代就有人提出,要把文章的开头写得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引人注目。演讲的开头尤为重要,有人把它喻为戏剧开场的锣鼓,演出没开始,就要敲得锣鼓喧天,富有吸引人的魅力。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才有这样的磁性呢?
蕴含丰富,让人回味的开头
演讲的开头,有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有的委婉曲折,蕴含丰富。后一种开头,往往能勾起人的兴致、耐人寻味,听众往往格外垂青。
我讲讲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画都扔进纸篓。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尚未画完的那一张。可是,三十年以后,第一个孩子画技平平,徒留童年闪耀的记忆;第二个孩子已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画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第一个孩子的落后,在于他将画画的目的定为赢得荣誉,而第二个孩子的成功却是他为了不断超越自我而画的结果。(《超越自我》)
这篇演讲的主题是“超越自我”,但开头却故意把话题宕开,讲“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听了故事的前半节,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举办了画展”的孩子,将来一定前途无量,而第二个孩子,定然无所成就。可故事的结局却出乎听众的意料:“举办了画展”的孩子,“画技平平”,第二个孩子,却成了“誉满全球的大画家”。这是为什么?给听众留下深深的思考,就在听众的深思中,点出主题:这是“为了不断超越自我而画的结果”。这样的开头真是言之有味,味之无穷。
出奇制胜,不同凡响的开头
求新、求异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取向,所以对那些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兴趣索然。演讲的开头如果能出奇制胜,不同凡响,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听众洗耳恭听。
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明朝人顾炎武提出之后,几百年来,已经成了人们表达爱国情怀的响亮口号。但台湾著名演讲家高震东却在演讲中大声说:“不”,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成“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一改,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虽然只有几字之差,但让人耳目一新,很想听听他这一曲“新翻杨柳枝”。
情理并茂,动人心弦的开头
说服他人常常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见情、理在说服中的重要作用。演讲的开头,如果讲得有情有理,情理并茂,就会启人智,动人心。如《从师与尊师》的开头:
青年朋友,当你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时候,当你在科学的讲坛上宣读论文的时候,当你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于人民的时候,你想过没有:是谁给了你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谁最先启动了你那驶向知识海洋的航船?是谁在你那空空的心田里亲手播下一粒粒知识的种子?只要你稍加回顾,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老师。
自古学者必有师,我们获得的知识,赢得的荣誉,成长中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谆谆教诲,我们应铭记在心,知恩图报。对于这一番道理,演讲人并不是作枯燥的议论,而是把它升华为情,变成了诗,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再加上排比的运用,使这段开头激情洋溢,高潮迭起,一字字、一句句,都引发听众的强烈共鸣,极有感染力。
煽动点燃,鼓动性强的开头
一篇演讲,如果一开篇就能把听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就注定这篇演讲肯定会大获成功。有煽动点燃的开头,就有这样的奇效。
我们都知道,演讲是件很难的事。但是请听听丹尼尔·韦伯斯特是怎么说的吧:“如果有人要拿走我所有的财富而只剩下一样,那么我会选择口才,因为有了它我不久便可以拥有其他一切财富。”那么,为什么许多有才华的人偏偏害怕演讲呢?
这是一篇让人重视口才、学习演讲的演讲,开头只有三句话,九十六个字。但演讲人引用了曾任美国国务卿丹尼尔·韦伯斯特的一句名言,把“口才”渲染得令人神往,再加最后那挑动性的一问,一下子激起听众对演讲的浓厚兴趣,变怕为爱,对演讲跃跃欲试。
给出谜面,留下谜底的开头
谜语分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猜谜时,只给谜面,留住谜底,造成“悬案”,引猜谜的人寻寻觅觅,苦苦求索,踊跃参加猜谜活动。演讲中,也常常借用猜谜的这种手法开篇,把听众紧紧抓住。
我很喜欢照镜子。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踮着脚尖想从差不多和我一样高的梳妆台上的镜子里看自己的脸。现在,我仍然喜欢照镜子。而这时,梳妆台对我来说已经太低了。当我弯下腰的时候,我在镜子里看到一张年轻的脸庞,那张脸上既带有逐渐长大的成熟美,又带着对未来的自信,还有深邃的沉思。
其实我喜欢照镜子,是因为我的奶奶,小时候我一直跟她住在一起。我清楚地记得有天晚上我听到她喃喃地说:“女人看不得,女人看不得。”第二天,我疑惑不解地照镜子,看看我是否真切地看到我自己。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句话的含义。(《我和镜子》)
从自己喜欢镜子,爱照镜子说起,循序渐进,引出奶奶的一句话,而且又用反复来加以强化和凸显。奶奶为什么那么看重那样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呢?演讲人引而不发,让听众不得不带着疑惑听他的“下回分解”。
幽默诙谐,趣味十足的开头
著名文学家王蒙,有一篇作品获《当代》杂志社的大奖。在颁奖大会上,王蒙发表了获奖感言,他是这样开头的:
还是我在新疆伊犁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我儿子王山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代表学校参加长跑比赛。王山身体素质不行,跑得慢,跑到后来竟比别人家慢了一圈。不料后来宣布名次,王山竟得了第二名叫他上台领奖。王山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忙说弄错了,我比别人少跑了一圈。可是从班主任到校长,都说你没有错,你就是第二名,名副其实的第二名,这个奖你一定得去领。那时兴上纲上线,弄到最后,去不去领奖就似乎成了态度问题,王山也只好将错就错,去领了奖。(全场大笑)今天我领这个奖就跟当年王山一样,也是比别人少跑了一圈,编辑部弄错了。我怕被说成是态度问题,也只好将错就错地来了!(全场鼓掌)
发表获奖感言免不了要说些谦虚的话,但王蒙说得别具风味。他从儿子王山的一次体育领奖说起,说得一波三折,夸张离奇,令人捧腹。最终“将错就错”,无奈领奖,让人啼笑皆非。把气氛活跃起来后,转谈自己的这次领奖:“今天我领这个奖就跟当年王山一样,也是比别人少跑一圈,编辑部弄错了。我怕被说成是态度问题,也只好将错就错地来了!”因为有了前边的一段铺垫,所以这番自贬自谦的话,听起来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杨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