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致辞| 杂志介绍| 投稿须知| 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最新动态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 详情...

                        详情...
写作规范与技法

撰写宣传稿件要讲求“三度”

[ 作者:王 镇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3-07-04 14:19:00 浏览次数:]

在组织部门从事宣传工作的8年多时间里,我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抽丝剥茧,从中选择合适的宣传点和切入口?各地基层党组织“漫天飞来”的工作动态,如何进行编辑,将“小动态”串成“大文章”?怎么样才能切实提升宣传稿件的质量以及在党报党刊上的采用率?在反复思考和具体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撰写宣传稿件要讲求“三度”。

一、“温度”

“我以我手写我心”,文字即心灵,笔尖流淌的便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宣传工作也是如此。撰写宣传文稿要有一种“温馨”“温情”在里面,切不可像记流水账似的,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进行简单罗列和堆砌,形成一种有肉无血的“僵尸体”。

那么,如何才能使宣传稿件带有“温度”呢?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真实。这是原则,是底线。宣传不是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想象,主观塑造出一个人物或者一段情节,它必须是真人真事,有实实在在的做法举措。因此,无论是基层党组织报送的动态类信息,还是自己面上策划的一些宣传文稿,必须要严格审核把关,切实做到存在疑问的稿件、素材虚假的稿件一概不予采用和宣传。

二是一线采写。这主要是针对较重要的人物通讯和大型活动类宣传通讯而言。拿“人物通讯”来举个例子,组工宣传方面的人物通讯,一般是围绕某一位优秀的党员干部或高层次人才,来讲述他的先进事迹、奋斗历程。要想全面、真实地展现这个人的工作经历以及身上所具有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个人认为,最好要像记者一样对当事人以及熟悉当事人的朋友同事等进行专门采访,这样就能掌握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撰写,就能更加鲜活生动,流露出真实情感,与读者也能产生更多的共鸣。

三是善于“采点”。“采点”就是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个人认为,“采点”水平高不高是区分宣传文稿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什么同样的一些做法、一场活动,人家拟定了这样几个角度,从这些方面去切入、去撰写?看似小细节,其实里面有大文章。一篇组工宣传文稿,它可能有若干个角度、若干个点可以采,但文章篇幅有限,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只能选3~4个点,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呢?至少有三个“点”可以采:一是“闪光点”,就是指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做法,撰写宣传文稿就是为了及时梳理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二是“冲突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好多创新做法都是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发现了新情况、遇到了新问题,从而进行的调研思考探索。可以这么说,“冲突点”是工作创新之源。三是“感人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本质是为党员干部人才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基层也经常涌现出不少真心真情贴心服务的好做法和党员先锋模范。对于这些点的采写,一定要注意把握小细节,“服务见微,以小见大”,那些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往往就是“泪点”所在。

二、“深度”

撰写宣传文稿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倾向,即容易“就事论事”。譬如:撰写一篇关于开展“七一”系列活动的宣传报道,有些信息员习惯于将下辖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报的一些动态信息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层次往往杂乱无章。写文章好比是裁缝店里做衣服,每个人都想要合体的新衣,而不是东一句、西一段拼凑起来的“打补丁”。这种“打补丁”现象在不少基层党组织屡见不鲜,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缺乏思考、缺乏深度的表现。

那么,如何才能使一篇宣传文稿有一定的深度呢?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拟定主线,以点带面。尤其是在撰写长通讯时,更要在行文之前先明确主题和框架,避免文章“一盘散沙”。就组织工作而言,大的“主线”无非是:干部队伍建设线、人才服务发展线、党员践行宗旨线,所有的特色亮点工作都是通过这三条线呈现出来的。在确定了主线之后,在正式动笔之前,还要做这样一项工作:围绕这个主题,我需要撰写哪几个活动场景(事情)?每一个活动场景(事情)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的哪些特色做法?还有哪些活动场景(事情)也是这些特色做法里面的?动笔之前,要认真思考这三个问题,相信行文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二是化整为零,各个突破。有位信息员曾经跟我交流过,说自己写几百字的基层动态还行,要写一两千字的长通讯实在是想不出那么多话来,更不用谈要写得有深度了。这个困惑不仅发生在个别人身上,而且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对长通讯稿件撰写的“畏难”情绪。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化整为零,各个突破”。一两千字很长,估计很难写出来,那么两百字左右的简讯写起来应该就能较为轻松了吧?其实,可以采用切割、拆分的办法,将一篇长通讯划分成若干个小通讯。譬如:一篇2000字的文章,拟定了三个小标题,从而一分为三,每个小标题内又拟定了三条具体举措,从而一分为九,这样原本一篇长达2000字的文章就被拆分成了9个200字左右的小简讯,如此,上手就明显容易多了。但这种分割要注意的是,各小块写完之后,一定要进行通盘整合,特别是小点与小点之间,大块与大块之间的“缝隙”要缝起来,这样整篇文章才能更加流畅、自然。

三是画龙点睛,总结提升。宣传文稿一般是“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在使用“总—分—总”的结构时,可以在文末进行总结升华。具体可以从这几处着手:一是展望未来,前面都是谈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形成的一系列特色做法,最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谈谈今后工作的打算;二是由一到多,由线到面,譬如在写党员先锋人物时,可以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最后升华到一群人;在写某一条线具体特色做法时,最后可以升华到一个体系或者架构上来。当然,这个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操作。

三、“效度”

宣传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经验、提升影响力,然而想真正做到、做好这一点却并非易事。不少人提及一种现象:刚接手宣传工作时,觉着新鲜,能够经常编写一些小简讯或者小动态之类的稿件,但随着稿子每每石沉大海,当初的那股子劲就泄了大半。这说明宣传的“效度”还没有达到用稿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使宣传达到应有的“效度”呢?笔者认为,“效度”的“效”字至少包含了以下三层意思:

一是时效。宣传跟新闻之间有一个比较类似的地方就是都要“抢时间”,许多基层党组织实施的好项目、好经验、好做法,有着强烈的时效性,譬如“七一”、党员冬训等,必须要及时总结提炼,迟了就失去了宣传价值。但要提醒的是,这里的“抢时间”一定是建立在已经做了实实在在工作的基础上,切不可一味地为了宣传而“过度包装”,搞虚假宣传。

二是成效。如果将宣传稿件比作是“推销产品”的话,那么我们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一件件“产品”,“产品”的优劣好坏直接决定了“推销”的效果。因此,要想做好宣传,干好本职工作是基础、是关键,要主动思考推进工作,做到边探索边推进,边总结边提升。

三是长效。宣传工作不是“一朝之功”,而是一项日常工作,不是说写一两篇稿件就能看出效果,产生多大影响力,这需要点滴积累才行。平常多做、多看、多听、多想、多写,不断夯实自己的“内功”,久而久之,才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原来宣传工作竟是如此简单。

最后以一首宣传工作歌总结以上内容:宣传工作歌

宣传工作要牢记,三度合一是整体。

一要笔尖有温度,一线采点触感悟。

二要行文有深度,不可拼凑乱叙述。

三要稿件有效度,常做常思实绩出。

千里之行第一步,虚假虚构都说不。

持之以恒夯基础,积少成多通坦途。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委组织部)

编辑:杨红星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新华网 长春理工大学  应用写作精品课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989号  130022  0431-85583096/85583129  邮箱:cnyyxz@163.com
Copyright© 1985-2021 应用写作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