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实用写作类月刊
香如陈酒 始创于1985,专业权威
生如夏花 读者众多,发行量十余万册
实如硕果 内容丰富,精彩实用
◎邮发代号:12-59 ■定价:8元/月
详情...

社情民意信息的写作方法与要求
[ 作者:赵 颖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更新时间:2025-03-07 11:09:00 浏览次数:]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和工作任务之一。李瑞环在全国政协九届十四次常委会议闭幕讲话中谈到社情民意时说:“社情民意就是指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社情不等同于民意,但社情包含着民意;民意不等同于社情,但民意是最重要的社情。在许多情况下,社情就是民情。因此,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最主要的是了解和反映民情民意。”
社情民意信息是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政协委员在观察思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就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政协组织的专门渠道,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重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事务性文书。社情民意信息文稿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信息本身的价值,而且关系到信息作用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社情民意信息撰写者属于“一岗多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社情民意信息的收集和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具有反映问题、凝聚共识的作用,并非仅拥有写作专业技巧就可以写好,写作中如果轻“道”重“术”,必然效果不佳。要顺利完成社情民意信息写作任务,必须思考“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应把握以下方法和要求。
一、社情民意信息的选题
全国政协制定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中强调,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应“抓住重点,体现特色,真实准确,讲求时效”。这对社情民意信息的写作提出了基本要求,但是要撰写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并非易事。确定社情民意信息的选题是第一步,也是决定写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社情民意信息的选题通常聚焦于三个方面:
(一)重要性问题
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的并非一般性的社会情况或广大群众生活中的琐事,而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国家治理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政协系统的重要性社情民意信息包括:1.国家行政机关进行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2.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倾向性问题。3.其他渠道不易掌握或关注较少的情况和意见。
识别重要性问题,必须吃透“上头”和“下头”。吃透“上头”意味着选题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写作者可以通过研读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学习了解相关内容。吃透“下头”,就是要俯身观察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况,提出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建议。
(二)区域性、行业性问题
社情民意信息要将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情况,通过政协组织系统地、综合地、直接地、畅通地反映给高层决策部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情民意信息带有“内参”性质。而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各个行政区域,这一特点,使人民政协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可以比较专业地获取各方面的社情民意,有利于激活内生动力、服务地方社会。对区域性、行业性问题的关注,一方面,应结合地方资源和行业特点进行规划,善于就所在地区和行业情况及时采写、提炼社情民意信息;另一方面,要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于细微处见思考。这样写出的信息能够透过局部看到全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例如民建陕西省委员会提交的《重视“铜麦6号”商业化推广 确保粮食安全》一文,就是结合陕西省铜川市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具备丰产、抗旱和抗病的优势,建议加大“铜麦6号”良种推广力度,推动商业化育种,构建现代种业体系。这一反映区域性、行业性问题的信息被上级机关采纳,并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
(三)可解决的问题
社情民意信息不仅要提出问题,更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完成写作后,需要针对问题部分,思考问题是否真的能够解决。提出对策就是建议应当怎样做,通常对策建议与价值判断是相联系的。要认真思考解决方案是否有可执行性,如果是有价值的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什么之前没有想到或者没有执行下去。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简单地拿出一个对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策能否被采纳和推行并非研究者所能决定。例如“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属于对策,但是否投入、投入多少不是写作者可以控制的。从决策机构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考虑资源的分配和效用最大化,“加大”并不能有效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民建西安市委员会《关于对高考、中考送考车辆免除限行的建议》,针对的就是一个既关注到民生,又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并在第一时间推行。
二、社情民意信息的标题拟定
“题好一半文”,高质量社情民意信息写作可先从提炼标题入手,标题是社情民意信息的“眼睛”,是对其内容的高度凝练。社情民意信息的标题表述要与内容相一致,既体现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又有主要观点和建议,切忌口号式表述。
好的社情民意信息标题应力求做到:文字精炼、概括准确、紧扣主题、态度鲜明。社情民意信息的标题应提纲挈领,一般不超过20个字,要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内容主旨。社情民意信息的标题,不像法定公文那样格式化,也不像某些事务文书那样要求对仗、文采,但是必须呈现写作者的目的和态度。标题拟定常用以下方法:
(一)选用动词制作标题
作为一种参政议政的形式,社情民意信息需要提供建议和对策,“如何做”就应该体现在标题中,例如《建议撤销312国道双照、乾县收费站》《践行“两山理念”做强秦巴山区中药材产业》等,标题中直接阐明了做法要求。
(二)选用模态词制作标题
模态词是用来表示事物发展样式、趋势和可能性的词,如“必然”“可能”“应当”“必须”“允许”“禁止”等。实际写作中,“应当”“亟须”最为常用,如《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中应重视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红色文化教育“走偏”“跑歪”现象亟须引起高度重视》等。
(三)围绕信息中最核心、最具特色的内容制作标题
此类标题中通常直接呈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可依赖路径。如《建立高标准农田综合保险保障机制的建议》《实现信息共享解决老年人重复认证之困》等。
三、社情民意信息正文的写作要求
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个领域,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所在领域具有倾向性、典型性的问题和诉求,反映重大的、深层次的问题。因此,社情民意信息应当兼具社会价值和实践价值。就社会价值而言,最核心的就是有特色、有亮点地诠释社会现实。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问题,通过选题、论证、采写,彰显工作的前瞻性与引领性,是社情民意信息写作的实践价值所在。社情民意信息的正文部分应做到:
(一)一文一旨
刘熙载在《艺概·经义概》中提出 “立意要纯一而贯摄。”社情民意信息的写作,要主旨明确,坚持“一文一旨”的原则。这意味着一篇社情民意信息中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针对一个问题、一件事反映情况,要集中反映突出问题,不能一条信息反映多个问题。“一文一旨”还意味着全文所有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主旨来展开,要服从于主旨、服务于主旨。写作过程中要紧扣主旨来选择和安排材料,不纠缠枝节问题。如《“经常居住地”法律适用争议亟待解决》《挖掘关中富硒土地资源 提升土地经济效益》都做到了“一文一旨”,主旨明确。
社情民意信息一般篇幅较短,写作时需要联系实际,简明扼要阐述观点,篇幅限定在800~1500字即可。
(二)结构规范
社情民意信息正文部分包括阐释现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部分。
“阐释现状”部分尽量以最新数据、材料为支撑,注明出处,有据可查。来自新闻媒体的信息要核实其真实性;来自政策文件的信息要确定其权威性;来自调研材料的信息要保证确有其事,客观陈述。
“分析问题”部分应突显写作者的专业性,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问题”往往深藏于“现象”之下,例如,“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是一种现象,但是“在一段时期内的价格波动异常”以及“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就是“问题”了,针对“问题”就需要研究价格异常波动造成的影响、产生的原因以及控制的措施等。“分析问题”部分的重点是看问题是否得到有效分析。虽然问题和现象都是可描述的。描述就是把对事实的观察表述出来,而且通过观察有新的发现并把这种发现表述出来。社情民意信息描述的不可能是单纯的“是什么”的研究,还必须做出有关“为什么”的解释,解释问题或者解释矛盾。
“解决方案”部分对应的是“问题分析”部分,在阐述、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这是社情民意信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体现调研过程
社情民意信息直通党政部门,是党政领导进行决策的参考,其写作思路不同于一般的消息或者工作简报。写作者对于问题的反映不能是主观性的判断,而要呈现问题产生的背景、实际情况,因此需要相应的政策依据或数据支撑,最好能呈现调研过程。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调研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基础,只有深入生活,追根溯源,大量搜集第一手资料,才能使信息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政协工作实践中,应始终注重从视察调研中挖掘信息,从协商讨论中提炼信息,使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贯穿于政协履职全过程。
毛泽东同志在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12日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社情民意信息要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坐在办公室里主观臆断、暗自揣测,必须亲自到生产生活一线,与老百姓沟通交心,这样得来的材料,才能支撑起一篇好文章。
例如,某位政协委员对当地敬老机构进行调研后,发现养老机构全科医生不足,进而撰写的《关于对机构养老配备全科医疗服务的建议》,不仅得到上级领导的批示,也推动了实际工作的完善。再如《打破“二次安检”壁垒方便地铁与飞机、火车间换乘》《关于逐步取消复诊挂号制度的建议》《建议将年满60周岁父母大病医疗支出纳入个人所得税扣除范畴》等这一系列信息,都是在调研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完成的。
调研后针对问题要有论证,强调以批判意识和理性视角发掘线索,推动问题解决,提升信息价值。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分析思考问题,能从调研的问题和趋势中揭示本质规律,力求形成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社情民意信息。
(四)提出具有可执行性的方案
实际工作中,直接反映问题类的社情民意信息占多数。但更重要的是在识别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预判、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是社情民意信息写作者所要关注的。
针对问题、现状提出的对策或建议是社情民意信息的关键部分。不但要客观地指出问题,而且要阐明如何去解决问题,才能起到参政的作用,体现出工作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社情民意信息中的“建议”,大而化之地要求“上级单位重视”“加大财政投入”“相关政策扶持”“加强舆论宣传”等,宏观上说得都对,但缺乏可执行性。
社情民意信息写作的目标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因此撰写社情民意信息中现实问题的解决策略时,必须结合所在地区实际和国家发展战略反复推敲论证,充分吸纳各方意见。既着眼问题的解决,又要思考社会资源的整体分配;既要考虑如何惠及多数群体,又不能损害少数人利益。最终提出的建议或方案一定是相关部门有能力达成或是通过调控能够完成的。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蔡宁涛